首页 > 演职人员
【演职人员】梁晓声 的详细信息
 梁晓声
个人简介:

梁晓声
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中文名: 梁晓声
别名: 梁晓生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哈尔滨
出生日期: 1949
 职业: 中国影视编剧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
主要成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代表作品: 《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人间烟火》等
 

个人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城市泊于镇温泉寨。
汉族。现在居住于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   当过知青,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1974年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77年毕业后分配至北京电影制片厂。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厂长。2002年调至北京语言大学,任人
文学院教授。

从艺简介: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浮城》、《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近年发表有长篇小说《生非》,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文章《慈母情深》(《母亲》的节选)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第11课。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短篇小说集《年轮》等。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为了收获》《学者之死》《一只风筝的一生》《双琴祭》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   第十届[1]、十一届[2]全国政协委员(民盟)。
创作题材
  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的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的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梁晓声
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长篇小说《雪城》最为出色。后期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长篇小说《浮城》以社会幻想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分析,十分深刻。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中。   他创作的作品为我国文学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所获奖项《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 《今夜有暴风雨》获1984年全国中篇小说奖;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分别获1983、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   改编的电视剧获1987金鹰奖和飞天奖。   《双琴记》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   2010年12月11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作家文摘报社举办的首届“《作家文摘》阅读人物”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梁晓声入选“阅读人物”。   2011年4月12日上午,北京首届阅重要事件
  1966年初中毕业于哈尔滨市第二十九中学。   1968年插队北大荒,先后当过农工、小学教师、报导员。   1974年被团木材加工厂推荐上大学,进入复旦中文系创作专业。
1977年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辑,   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当编剧。   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   至1994年初已发表六百余万字。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意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他创作的作品为我国文学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12年出版新书《郁闷的中国人》   ”中国人的郁闷由来已久。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作品分类
  一类是“知青小说”,表现一代知识青年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显示出的 梁晓声
  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热情讴歌了在动乱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这也是梁晓声“知青小说”的整体艺术风格。他的另一类作品则相对平实,作品取材于城镇、农村、学院、家庭等领域的生活,表现了他开拓生活视野的意人物评价
  张颐武的评价   文学评论家张颐武这样评价他:二十多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变化让我们改变得太多太多,但梁晓声式的慷慨陈词依然有自己的力量在。我们仍然可以从梁晓声这里得到一种真正的满足,梁晓声仍然能够给他的读者想要的东西。关爱学生的教授。   平民代言人   活跃在当今中国文坛的作家梁晓声一直被当作是平民的代言人,通过他的作品人们看到了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人 物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他们的执着与无奈,他们的默默无闻所孕育的愤怒和反抗。   梁晓声辛辣讽刺了那些社会转型时期,利用社会背景、职位、权力谋取私利暴富起来的一批“新贵们”,既揭露了他们致富手段的卑鄙,也揭示了他们精神生活的苍白。相反,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虽然终日为生计所奔波,但却享受着精神生活上的充实。在这种层面上,反映了梁晓声在“灵与肉”、“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中的抗争与回归,主张回归质朴、知足、正义的人性,摒弃那冷冰冰的理性,那装饰得漂亮的诺言。 —— 《21世纪你应关注的中国人》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