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职人员】张艾嘉 的详细信息 |
张艾嘉 |
个人简介: |
张艾嘉,祖籍山西五台,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曾名张爱嘉。毕业于美国学校。华语圈内具有极高知名度的全能女艺人,不但是优秀的歌星、演员,还是女性导演、编剧、制片。曾荣获两届台湾金马奖影后、两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一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被罗大佑称为“小妹”,被李宗盛、梁咏琪称为“张姐”,艺人徒弟有刘若英、李心洁、杨淇,是美国《时代》杂志曾以三页篇幅推介的人物。 从影三十多年来主演过近百部电影。
中文名: 张艾嘉
外文名: Sylvia Chang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台湾嘉义县
出生日期: 1953年7月21日
职业: 演员 歌手 导演 监制 编剧
代表作品: 我的爷爷、最佳拍档、最爱、地久天长、海南鸡饭、爱的代价
主要成就: 两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两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香港协会金紫荆奖双料最佳女主角
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编剧
血型: O
星座: 巨蟹座
籍贯: 山西省五台
教育程度 : 台北美国学校
|
从艺简介: |
影后称号
1986年作品《最爱》荣获金马奖最佳导演与最佳女主角双提名,最后获得影后。《最爱》曾获当年金马奖最佳影片等八项提名,另又获得1987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堪称张艾嘉执导与从影以来最辉煌的时刻。
成长之路
当张艾嘉这个名字成为华语圈最有影响力的女导演之时,许多人大概都被她那信心十足的笑容和绰约的身姿所打动。作为一名70年代只身闯荡演艺圈的女演员,在张艾嘉的电影之路背后,也充满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坎坷。
张艾嘉中学时便被家教严格的母亲送往美国念书,17岁的时候,出于对音乐和表演的热爱,张艾嘉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在美国的学业,开始进入演艺圈发展。
演出才华
在张艾嘉的演员道路上,她得到导演李翰祥,胡金铨的提携,先后出演了黄梅调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和武侠片《山中传奇》以及多部琼瑶片,从而被七十年代的许多观众熟悉和喜爱。
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甜美温柔的笑容,是当年张艾嘉最吸引人的地方,然而除了拥有美丽的外表,张艾嘉最让人心动的还是她在电影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脱俗才情。她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21世纪始终活跃在电影圈中,见证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也经历了香港和台湾电影的新浪潮时期。而在这一波波的浪潮下,张艾嘉始终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同时,她也是幸运的,在电影发展的每个时代里,张艾嘉总是可以得到机会去和那个时代里面顶尖的人物合作,如李翰祥,胡金铨,侯孝贤,李安等,他们作为张艾嘉的老师或朋友,在创作上给了她莫大的帮助,让张艾嘉一路从演员到导演,以女性细腻敏感却不失大气的视角,表达了对爱与社会的关怀,传达了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里,女性在社会中的微妙变化,形成了张艾嘉独特的人文电影风格。张艾嘉的电影注重于观察女人,强调对女性情感的表达,她的电影中有着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青春的美丽与残酷,成年后的矛盾与尴尬,老年的无奈,这些细微的情感特质,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电影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电影正是因为有共鸣而变得让人难以忘怀,同时也让我们记住了张艾嘉这个名字。此后张艾嘉继续参与演出和创作,2001年与梅艳芳皆再度提名金马奖影后,败于新人秦海璐。但次年即以《地久天长》一片赢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及香港影评人协会金紫荆奖双料最佳女主角,证明张艾嘉的表演创作生涯仍活跃不衰。
大事记1969年进广播电台做节目,稍后进入电视圈,主持西洋歌曲 代表作《最爱》
节目。
1972年演出首部电影《龙虎金刚》。
1973年离开嘉禾,进入配音间工作,看了近300部电影,开始立志要当电影人。
1976年演出李行拍摄的电影《碧云天》,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演出刘家昌拍摄的电影《梅花》。
1979年制作主持“幕前幕后”综艺节目,和梁淑怡等人合组比高电影公司。
1981年在台视制作《十一个女人》戏剧节目,演出电影《我的爷爷》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 。
1983年担任 香港新艺城电影分公司总监。
1984年担任《明天会更好》专辑总策划。
1986年执导《最爱》入围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并荣获最佳女主角 张艾嘉
奖。
1987年英国国家电影院举办“向张艾嘉致敬”焦点专题 。荣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最爱》。
1992年加拿大多伦多影展以“影展聚光焦点”活动,举办张艾嘉专题作品展。
1993年应世界展望会之邀为“饥饿三十”之星,并赴索马里。
1994年应世界展望会之邀为“饥饿三十”之星,并赴萨伊。
1995年执导中影年度大戏《今天不回家》。
1996年担任有线电视“Go Go TV”总监。
1997年参加台湾世界展望会国际儿童认养活动。
1998年执导及演出电影《我要活下去》。
1999年参加台湾世界展望会援外十周年活动,远赴非洲卢旺达。执导电影《心动》,演出国际电影《红色小提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