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电视剧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其叙事方式和手段显得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剧作的成败,长篇电视剧尤其如此。近年我国长篇电视剧发展快,精品层出不穷,但如果不注重叙事结构的方式和手段,就会有损其观赏性。电视剧《金婚》所采用编年体的叙事结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我国长篇电视剧的创作创造了一种新的叙事方式。
关键词:编年体 叙事结构 长篇电视剧
电视剧编剧为了完整有效地叙述故事,就必须使用叙事手段和叙事方法,在电视剧中所体现出的就是一种叙事模式。相对于短篇电视剧,长篇电视剧由于其剧情篇幅长,播放时间长,就更加注重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才不失其价值的观赏性。2007年播放的50集长篇电视剧《金婚》,在首轮播放时就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而在今年依然是收视率颇高的热播电视剧。它的成功除了在编剧内容上的贴近真实外,其采用的编年体叙事结构和叙事技巧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叙事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把自然时间人文化的过程。时间依然可以辨认出某些刻度,但刻度在叙事者的设置和操作中,已经和广泛的人文现象发生联系,已经输入各种具有人文意义的密码"。①
一.编年体叙事结构的新颖性和容纳性
长篇电视剧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我国的长篇电视剧的历史只有二十年的时间,至今也没有形成自己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近年我国长篇电视剧的数量剧增,精品叠出,在叙事结构上也创造了诸多成功的形式,如《大宅门》的因果锁链式、《长征》的串珠式、《亮剑》的人物传记式等等。而电视剧《金婚》所采用编年体的叙事结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我国长篇电视剧的创作创造了一种新颖的叙事方式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它采用的新颖的编年体叙述方法,每年一集,每集都以字幕形式打上具体的年代,非常巧妙地把历史大背景(如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等到后来的非典、两次申奥等)推到幕后,而把一个普通家庭的婚姻推到台前,通过道具、场景、音乐、表演等视听元素营造特定的时代气氛,以此来表现特定环境下的人物命运和情感历程,这样的叙事结构在我国长篇电视剧创作中还是第一次,其叙事方式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
编年体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电视剧《金婚》采用编年体叙事结构,从1956 年到2005年,共50年,一年为一集,叙述成风雨沧桑的50 年的婚姻生活共50个故事,这样的叙事结构突出了这部电视剧的独特叙事效果和观赏价值。《金婚》的导演说:"用编年体的形式拍婚姻,过去没有,一年一集显得很郑重。而且,婚姻里面的内容太多了,情节剧很难把各方面的问题一网打尽;而编年体的涵盖面比较广,可以跳出来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讲到,可看性要比情节剧强。"②
《金婚》不仅是叙述佟志和文丽这一对平凡夫妻半个世纪的坎坷婚姻史,而且也容纳了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50年。剧中主人公所经历的每一年,生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时候甚至是激烈的变化,如上山下乡、唐山大地震、非典、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等,这些历史事件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婚姻生活。该剧用编年体的结构形式,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直到新世纪,剧情以主人公佟志和文丽的婚姻历程为主线贯穿始终,其中,不仅主人公的生活联系着社会,他们的家庭成员也都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共同经历着时代的风雨。《金婚》的创作者把这50 年间国家与社会、历史与时代的变迁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命运变化中,从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到对历史年代特定真实生活的还原,将广阔的社会、历史、人文现象寓于剧情之中,深刻地揭示了家事国事无小事的大众情怀的人文主义的主题,对于我国国产长篇电视剧的发展也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婚姻当中的问题特别多,不是一部电视剧一下子就能够简单地说完,《金婚》之所以采用编年体叙事结构,就是能够做到把尽量多地问题放在里面,把剧中男女主人公平凡的婚姻生活史与不平凡的时代变迁联系在一起,几乎将婚姻生活里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囊括其中,就极大地丰富了剧情的内容,增强了该剧的观赏性,避免了剧情的单调、拖沓,并且与观众形成了互动效果,使几乎所有有婚姻史的观众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对剧中的故事和人物命运产生共鸣。
二.编年体的叙事手段创新
(一)细节的真实
《金婚》之所以能把与观众形成互动与共鸣,把爱情的发展和国家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叙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展现人物命运变化的细微之处。该剧以佟志和文丽的爱情、家庭、事业发展变化为主,以二人为中心的夫妻、婆媳、父母、子女,同事、朋友、邻里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多重复杂的矛盾冲突为辅,描绘了一对平凡夫妻50 年的生命历程,将普通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的生活细节娓娓道来,真实地再现了家国50 年的变化历程。
细节描写是一切叙事艺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同为叙事艺术的电视剧,生动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使其在呈现细节方面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文本难以表现的细节,在电视剧中都可以表现得生动传神。《金婚》的观赏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既取决于它的取材,也取决于它对生活细节的深入挖掘和真实细微的呈现。如第六集(1961 年),燕妮吃馊饭,夫妻吃"半个干馍",佟、庄二人抽茄子叶烟,都细微地展现了1961 年的困难、饥荒年代的人们真实的生活。还有就是佟志的情感出轨,是夫妻双方争吵的一个最大诱因。由于婆媳争、夫妻吵,佟志选择了去"大三线"工作锻炼。在那里,他对年轻的技术员李天娇产生了精神依恋。尽管佟志最终还是抵挡住了诱惑,选择了家庭和妻子,但这却成为他们夫妻吵架的一个导火索。可是,无论佟志和文丽之间的"战争"多么激烈,每次两人都是在彼此的退让中谅解了对方,这让人们学会在婚姻的围城里,双方要学会互相忍让,包容并要学会谅解。
剧中还对人物的化妆、服装、道具和场景设置都还原了原汁原味的各个年代的特点,还原历史,贴近生活。从主人公佟志身穿的工装服、蓝棉袄,到墙上的挂历;从一辆50年代的公共汽车,到一张70年代的自行车票的细节都给人以极强的年代感,都能唤起人们对往昔的回想。《金婚》的成功就在于真实,尤其是细节的真实。细节的真实,正是《金婚》的魅力之所在。因为真实,人们才愿意看。年纪大的观众在剧中看到了自己,年轻的观众看到了他们的将来。
(二)空间与时间的交叠
《金婚》在叙事空间的处理上,致力于挖掘主人公佟志和文丽的日常生活居住空间并加以加以形象地展示。从最初的单身宿舍到剧尾的大公寓,期间居住空间经历了由"单身宿舍→筒子楼→两居室→三居室→大公寓"的转变,"家"不仅仅是主人公居住空间的增大,还意味着叙事空间和时间线索的同步拓展与推进,叙事时间跨度为50 年,展示一个家庭50 年的风雨历程中,也把新中国50 年的沧桑巨变展现得一览无余,从"家"的空间变化中,体现出"国"的发展,凸现了家国变化的厚重的沧桑感和历史感。
在叙事时间上,《金婚》一剧,从始至终都围绕着佟志和文丽的婚姻展开,通过50年的婚姻史,将普通人的生命进程融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具体、真实的细节之中,体现了两个人在婚姻历程中的各种生命与情感体验。同时也折射出中国风云变化的50年的历史光影,如第一集(1956 年),佟志和文丽关于恩格斯对婚姻、恋爱理论的争论,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第三集(1958年),庄文心和梅梅与佟志和文丽捡废铁,展现了1958 年大炼钢铁的社会背景等等。50年的生命历程,50年的婚姻史,50年的家国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剧《金婚》所讲述的故事,所叙述的历史,都具有客观的认知性质。其叙事方式和内容的巧妙结合,都折射了50年的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光影,让普通老百姓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或多或少会让人产生思索和感动,因而也就具有史诗意味。电视剧《金婚》在叙事结构方式和叙事内容上的策略让我们值得深究的价值。
《金婚》的叙述视角以一种新的感知角度和方式,突破了当前家庭剧的主流叙事模式。《金婚》叙述视角所体现出的叙事特色,作为一种新的叙事探索,与我国当前的主流家庭剧大异其趣。值得注意的是,《金婚》的高收视率从受众接受层面给予了这种特色以高度评价,从而提示了我国家庭剧叙事的一种新的发展可能性。
注释:
① 杨义文存:《中国叙事学·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12 月第一版,第169 页。
② 参见http://new s.xinhuanet.com /ent/2007- 09/22/
content_6766995.htm ,《〈金婚〉编年体吸引眼球导演为此剪掉18 集戏》。
参考文献:
[1][美]詹·莫那柯,怎样解读一部电影,世界电影,1986年第4期
[2]向 南:《工人日报·文化周刊 》 2007.10.12.第五版
[3] 田景丰,试析长篇电视剧金婚的叙事特色,影视评论
[4]冯资荣,电视剧金婚的文化解读,当代电视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 徐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