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炒冷饭”的喜与忧》
2012-11-05 02:22:54


  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新版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引起了许多观众的极大兴趣。有不少上年纪的观众可能还记得,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孙道临扮演的李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电影或是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都是以当年在上海长期从事秘密工作的地下党员李白、秦鸿钧两个人为原型的,而此次播出的电视剧相比之前的电影,对于隐蔽战线的工作有着更加细致的描写,更是超过了电影版,不仅让上了年纪的观众一睹经典,同时也吸引了广大年轻观众的兴趣。

  电影翻拍成电视剧年年有,不过今年特别多。除了像《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样的经典影片之外,更多的是这两年获得不菲票房的“大片”,如《手机》、《杜拉拉升职记》、《画皮》、《山楂树之恋》、《唐山大地震》……已经播出的,在拍的,尚在筹备当中的,让人看着眼花缭乱。特别是张艺谋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尚在宣传中的时候,由李光洁和王珞丹主演的电视剧《山楂树之恋》就已经未播先热。

  虽然电影电视剧互相翻拍作为一种产业模式无可厚非,但也有专家认为应冷静看待这股热潮,不容易产生最好的作品。这是因为由于有原作的框架,使得翻拍创新空间受限,同时,也有专家指出,“真正的艺术精品是在艺术原创下产生了商业价值,但这种创作模式本身有强烈的商业动机,一开始就先将商业元素植入到创作中,必然会影响艺术性。”

  90分钟的电影很难将故事完整、深入展开,特别是以往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有不少导演开始把一些经典电影翻拍成电视剧,但是电视剧翻拍电影遭到骂声一片早已成家常便饭。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翻拍剧的成功率只有10%左右,然而制作方依然“孜孜不倦”,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们关注。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电视剧生产的第一大国,每年有1万余集的产量,但真正能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不过8000集左右。有媒体报道称,去年我国投入到电视剧上的资金有50亿元人民币,但创造的产值不到17亿元人民币,这样的格局已经维持3年。国内目前从事电视剧制作的机构近2500家,真正盈利的只有10多家。针对目前影视剧缺少好的原创现象,翻拍无疑成为了一个捷径,借助原作名牌效应,又有原作基础打底。翻拍经典就是“在前人栽的大树下乘凉”。经典的观众群已经形成,在吸引眼球方面一上来就能先声夺人,可以借助原先的影响力招徕观众,低风险、高收入,自然会被制作者当作一条急功近利的捷径。

  高质量的翻拍自然是趁热打铁,而低水准的翻拍无异于趁火打劫了。在近年来的翻拍影片上来看,真正能够引起市场好评的并不多,关键还是抱着“捞一把”的心态,而没有真正地挖掘原著中的细节,以电视的形态展现出来。翻拍也是创作,对于编剧的要求的更高。只有真正地理解了原著,理解了热门电影成功的原因,同时了解电视剧的艺术表现形式,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翻拍电视剧。


来源:东北新闻网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