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起,沪产30集电视连续剧《焦裕禄》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荧屏上的焦裕禄让观众感觉“距离很近。”观众评论说“他是好官,更是好人,通过再现他的一生,让人看到焦裕禄之所以能够成为楷模的缘由,更让人感受到焦裕禄精神永远不过时。”(10月27日解放日报)
上海又为荧屏捧上了一部优秀电视剧。近年来,奉献经典力作成为沪产电视剧的使命,2010年和2011年,有12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八套黄金档播出;今年以来已有10多部电视剧登陆央视。正在热播的《焦裕禄》,突破了好人好事的叙事模式,把焦裕禄放在矛盾冲突中塑造,真实再现了焦裕禄完整的一生,通过他苦难奋斗的青少年时代、土改和剿匪经历、在工业战线的工作,以及最后在兰考的奉献,全面呈现了焦裕禄精神,塑造了血肉丰满的焦裕禄形象,揭示了焦裕禄性格的历史基础和生命体验依据以及他的文化意义。
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表示:“人的一生只有完整了,历史才能评判。还原父亲完整的一生,是这部电视剧的最大贡献。”从近年来上海众多优秀电视剧在央视黄金档亮相,到《焦裕禄》的成功,再次凸现了上海电视剧欣欣向荣的局面,画出了上海电视剧蒸蒸日上的轨迹,并且再次证明了上海电视剧创作团队的精品理念。主旋律作品不但要叫好,更要叫座。优秀的电视剧要体现价值引领,不仅必须好看,而且能够好看,把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融为一体,在润物无声中潜移人、默化人。
电视剧受众面广,影响力大,一部好的电视剧不仅能担负起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而且还能发挥出文艺作品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电视剧精品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一部优秀电视剧的诞生代表了一个创作班底的整体水平和团队精神,上海有这么多优秀电视剧面世并得到观众的认可,很重要的一条是遵循了打造精品的规律,注重文学性、注重思想内涵、注重文化价值。而由此反映的,还有上海电视剧的创作集体的文化自觉和大局意识,既充分尊重观众健康的审美需求,又发挥了卓有成效的的价值引导。
沪产电视剧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和借鉴。如今收视率大行其道,这并没有错,倒是如果不讲收视率,那办电视台拍电视剧干什么?然而收视率要讲,更应是“绿色收视率”而不是“黑色”、“黄色”和“灰色”的。事实上,今天的受众对荧屏低俗化倾向早已嗤之以鼻,对那些糟蹋历史,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渲染人性之丑之恶的宫斗剧、家斗剧,亦是不屑一顾,而某些地方却“有眼不识泰山”,还在把这种东西当成提高收视率的筹码,这才叫“有眼不识泰山”。“黑色”“黄色”、“灰色”,一时之间弄到了一点收视率,但却是兔子尾巴。谁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美,只有“绿色收视率”才能笑到最后,笑得最美,因为“绿色收视率”是用品位赢得了市场。叫好又叫座的沪产电视剧为荧屏提供了许多正能量,期待沪产电视剧提供更多正能量。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