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视剧的海外扩张路线图》
2012-11-05 02:12:26

   


  韩剧是最大“劲敌”———

  ■港澳台:

  20多年 身价没涨

  “卖了十几年的国产电视剧,还是古装剧最有市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海外发行部经理张琳说。1994年央视版《三国演义》在香港和台湾分别卖出了8000美元和12000美元一集的价格。当《水浒传》尚在拍摄的时候,香港无线就以每集12000美元的价格争抢到其在香港的播映权。

  20年过去了,现在大陆电视剧在台湾却仍然只能卖到3000-10000美元,甚至不及制作成本的一半,远远低于韩剧的卖价。长篇韩剧在台湾敢喊出25000美元一集的高价,差不多是大陆剧的10倍,大陆剧除了古装正史内容,大量的现代家庭、婚姻题材无人问津,“潜伏”类题材则因为历史原因不受欢迎;至于偶像剧、魔幻剧,大陆仍相当“落后”。

  电视剧《小时代》制片人梁东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大陆除了《还珠格格》之外,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偶像剧,所以当他们投资拍摄这部郭敬明原著的作品时,请来了台湾导演瞿友宁。

  事实上,《还珠格格》也是国产电视剧在海外最辉煌的成就。这部当年在国内引起收视狂潮的电视剧,同样席卷港台、东南亚甚至一些西方国家。该剧于2002年登陆韩国后,尽管播出时间是在晚上11点,但还是打败了韩国所有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成为当年收视之王。由此韩国官方甚至制定了严苛的外国电视剧引进机制,以保护国产剧。

  ■东南亚:

  韩剧抢滩 泰剧汹汹

  东南亚一直是中国电视剧输出的主要地区之一,因为那里华人众多,而且文化习俗相近。以往,中国国产剧在东南亚很受欢迎。《空镜子》、《永不瞑目》、《香樟树》、《粉红女郎》等剧都曾进入过这些国家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无论从数量还是收视时段上,国产剧都曾占领过早期的东南亚市场。

  然而近年情况却发生了变化,韩剧抢占了越来越多的份额。张琳忧虑地表示:“等东南亚的观众都适应韩剧的风格后,我们再想夺回市场份额就难了!”后面又出来了泰剧来势汹汹。2011年安徽卫视一口气引进了八部泰剧,据其负责人表示,目前“泰剧最高价格已逼近一线韩剧”。

  ■欧美:

  规格差异 水土不服

  离开港台、日韩、东南亚,中国大陆产电视剧更加举步维艰。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总经理马润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最核心问题还是在于中国电视剧与欧美电视剧在规格上的差异。欧美的电视平台会把电视剧和肥皂剧严格区分开来,肥皂剧时长较短但播出周期相对较长;在欧美真正意义上的电视剧是类似于《兄弟连》这样的剧,一集50分钟左右,10集结束。如果再拍,则会在第二年以“第二季”的方式推出。而中国的电视剧则不然,动辄三四十集,甚至多达上百集,在欧美根本找不到播出平台。

  此外,缺少普世价值观也是国产电视剧的通病。马润生则说:“先不说你的故事讲得好不好,拍摄水准高不高的问题。只是主题和内容就相对缺少普世价值观,所关注的重点,或者说你的想法,你的观念,人家根本就理解不了。”

  另外,语言也是一个问题。很多国产剧出品方根本没有准备英文字幕,有些剧竟然无法提供没有中文字幕的版本,也让欧美电视台望而却步。

  ■文/陆飞

  揭秘

  韩剧崛起的秘诀

  政策与金元双“下蛊” 让海外市场产生“韩剧依赖”

  韩剧的兴起缘于1997年亚洲的金融危机。当时有“四小龙”称号之一的韩国,工业受到很大影响,从而决定转向“文化立国”的策略。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提出该方针后,韩国政府还专门成立了韩国文化内容振兴院,不仅以无息贷款和奖励基金这样的特别资助和支持的形式,来积极推动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该机构还专门以约5700万美元的年预算来推动影视文化产品的出口,并在中国北京、香港和新加坡设有办事处。

  一位中国电视剧知名制片人对此体会颇深。当年他的一部作品正打算进军印度,谁知正好跟韩剧《大长今》正面交火。而韩国某家知名电视台就直接告诉印度当地电视台,不仅免费提供剧集供他们播出,同时,韩国企业还付钱购买电视剧播出期间的电视台广告。“对手打出这样的王牌,我们根本无还手之力。”

  另有媒体引用一位韩国的版权代理商的话说,免费将韩剧送给海外电视台播放,并且还带动韩国企业以广告方式来给予支持,便是韩国政府在最初推广韩剧的阶段所采用的手法之一,目的在于将韩国推向海外,让海外市场了解韩剧,进而对韩剧产生依赖。

  经过多年发展,韩剧的类型已经较为完善。如按篇幅划分为长篇剧、中篇剧、迷你剧;按播放时间划分的月火剧、水木剧、周末剧、日日剧;按题材风格划分的家庭剧、古装剧、偶像剧等。不同的篇幅类型满足了不同收视群体的要求,更提高了韩剧的整体竞争力。

  ■文/本报记者 陆飞

  案例

  一部国产剧的艰难出海

  曾供职于央视的杨女士,是一部描述国民党军队西南边境抗战电视剧的制片人。因为国内审查的因素,本是描述史实的剧中加入了虚构的“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内容。该剧在国内播出后得到了不错的评价,但是在出口海外的道路上却困难重重。

  “台湾一电视台希望跟我们购买播出版,但剧中对一些国民党将领的描写却遭到他们在台湾后人的质疑。”杨女士说,有些问题仅仅是角度不同,还比较容易解决,但一些关键性情节的内容却无法修改,这让她很头疼。

  另外还有一家美国电视台来跟她联系,但是首先英文翻译和配音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同时“对方也明确表示,这部剧在美国的主要收视人群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华侨,人数不多,所以开的价格也非常低,万把块人民币一集,我在国内一集就能卖上百万啊”,杨女士有些无奈:“如果卖出去了,也是赔本赚吆喝,而且关注度这么小,可能连吆喝都赚不上。”

  杨女士的苦恼反映了很多制片人的心声。“为什么卖这么便宜?因为收视率低——韩剧就敢卖几万美元一集;为什么收视率会低?看的人少啊,人家不认同我们的文化产品啊。”她说,以往国产剧都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但现在精工细作的作品也不少了,她这部剧就是请了好莱坞的团队来做的,为什么还卖不好?她认为一方面我们的电视剧中一些内容外国人不接受,另外中国人的编剧方式和习惯也让西方人看着不舒服。“归根到底,我们的产品没有竞争力,不符合国外的影视制作规律和收视习惯。”她说,好莱坞的影视剧全世界都能看,都爱看,原因在于他们往往把大量外在的背景因素忽略,而重视人文情怀,这是全世界都认同的情感,所以最容易打动人,“特效、3D我们有钱也一样能做,但人文关怀我们还需要学习很长时间了。”

  ■文/本报记者 陆飞

  盘点

  这些年“好卖”的国产剧

  ■《西游记》: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曾远销新加坡、泰国、韩国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最早成功走向海外市场的国产电视剧之一。

  ■《还珠格格》:在亚洲许多国家大受欢迎,还曾在美国播出。由于该剧在韩国的收视率太过火爆,一度诱发了韩国三大电视台对中国电视剧的封杀令。但新版《还珠格格》在台湾华视的8点档播出,以0.76的收视率垫底,远低于当年老版《还珠格格》的盛况。

  ■《蜗居》:一直以来古装题材的国产电视剧最受海外市场青睐,而2009年的电视剧《蜗居》在东南亚许多国家热播,成为当代都市题材电视剧出口的转折点。

  ■新版《三国》:2009年,新版《三国》在日本达到9 万美元一集,总共发行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超过3.4亿,成为迄今为止在海外市场销售最好的国产电视剧。

  ■新版《水浒传》:2011年新版《水浒传》在台湾的收视率接近两个点,在内地电视剧中已经很高,但仍然比《醉后决定爱上你》等台湾本土偶像剧的收视率低一半。

  ■文/本报记者 陆飞

来源:北青网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