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老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电视剧在烟台还是个新鲜事,不过在咱蓬莱就有这样一个拍摄电视剧的“草台班子”,今年51岁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司家庄社区居民朱宝宽,就是这个“草台班子”的“班主”。朱宝宽在蓬莱可是个名人,2010年他自费自编自导了8集电视连续剧《李大爷和他的儿媳们》,今年夏天,又组织演员拍摄电视剧《村里这帮人》。如今,“草台班子”的第二部戏已经杀青,正在进行紧张剪辑,预计今年年底能和观众见面。
□结缘
小品落选蓬莱春晚,改编后拍成电视剧
17岁初中毕业,朱宝宽回到蓬莱市司家庄村种地,并加入了当时村里的宣传队,这一待就是三十多年。写小品、相声剧本是朱宝宽的爱好之一,以“孝道缺失”为主题的小品《新五女拜寿》就是其作品之一。
2009年,朱宝宽的小品《新五女拜寿》被蓬莱市文化部门相中,想推荐到当年蓬莱市春节文艺汇演上。为了能上蓬莱春晚,朱宝宽和村里宣传队队员们日夜排练,终于过了电视台拍摄这一关。可谁曾想到 ,在最后关头,小品却因剧情不符合春节喜庆的气氛而被淘汰。
小品被淘汰伤了村里不少人的心,朱宝宽一直想找办法弥补一下。于是他想到把小品《新五女拜寿》改编成电视剧,就这样,《李大爷和他的儿媳们》诞生了。
□拍摄
演员都是村民,缺设备就用竹竿挑话筒
拍摄电视剧,对于朱宝宽来说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演员怎么选,剧本怎么写都是问题。朱宝宽想,既然说的是村里的事儿,就要用村里人演。根据剧中人物,他在村里选了演员,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虽然形象都比较符合,可有的演员不善言辞,有的演员又过于活泼,朱宝宽只能按他们的情况增删台词,按着演员的性格边改边拍。
由于没有拍摄电视剧的专业设备,“剧组”还采用了不少土办法:摄像就是用老式的手持DV;没有轨道车,就用摩托车载着摄像师跟拍;没有专业话筒架就拿竹竿挑着话筒。
□感动
挨巴掌被泼“尿”没怨言,演员还不要片酬
这部电视剧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农村生活,创作班底全是蓬莱人,大部分是司家庄社区居民。整个拍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演员要片酬,道具大多也是演员们“贡献”出来的。吃饭的场景拍到谁家谁家就准备饭菜 ,而在剧中摔的碗碟等也大多是演员们“自备”的。由于演员们的奉献,朱宝宽拍第一部电视剧仅花了4万元钱。
虽然剧组演员都是业余的,但敬业精神一点儿也不比专业演员差。有一出戏,饰演李大爷大儿子的于成军已经60岁,剧中要被泼一头“尿”,这“尿”是用水、泥巴、卫生纸等东西做出来的,而要被泼的时候于成军没有一点儿不情愿。朱宝宽告诉记者,有时为了拍一个镜头,演员要挨十几个巴掌才能通过,但大家都无怨言。
□执着
又拍《村里这帮人》,咱自己讲自己的事
蓬莱是个美丽的地方,不少电视剧剧组到这里来取景拍摄,但别人拍完就走了,朱宝宽就想咱蓬莱人为啥不能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
说干就干,朱宝宽回到班子里一合计,第二部戏《村里这帮人》便敲定了。朱宝宽创作的剧本,讲述了蓬莱市某村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下从贫穷落后最终走上致富路的故事。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拍戏从演员到拍摄都专业了许多,演员面向蓬莱市“试镜海选”,剧务人员分工也更明确。
如今,《村里这帮人》已经杀青,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剪辑完成,朱宝宽希望能传到网上或者能在电视台进行播出。
偷师学艺
大剧组当群演偷师,演技分工收获不少
朱宝宽当初拍摄《李大爷和他的儿媳们》就是图个乐和,没想到他们的电视剧被蓬莱电视台相中并在蓬莱电视台播出 ,还在蓬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朱宝宽也就此迷上了拍戏,以前他看电视剧只看看热闹,现在的他却看起了“镜头语言”。
2010年,电视剧《外姓兄弟》在蓬莱取景并且招募群众演员,朱宝宽一看“学习的机会来了”,便决定到剧组里去义务劳动,顺便可以“偷师学艺”。以前不知道演员为啥说哭就哭,看了才知道原来除了功底之外还有一些小道具;以前一个人又干编剧又干场务,到了专业剧组才知道该如何分工。朱宝宽说起自己在专业剧组的经历表示很有收获。
来源: 半岛网-蓝色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