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首届电视剧编剧讲坛传出消息:全国今年上半年800部电视剧收视率破1的仅占5%。由此,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副会长彭三源抨击道:“大部分是烂剧,跟风之作及猎奇、狗血剧层出不穷。这与无理性地投资拍摄当然相关,但根本原因在于编剧。”为鼓励原创精品,广电总局已批准设立中国电视剧优秀原创年度剧本大奖,奖金高达1000万元。
用1000万元奖励优秀原创年度剧本,就能逆转荧屏烂剧多的现象?估计很难,事实上,荧屏烂剧多,不能完全怪编剧。在我们的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中,编剧的能量究竟有多大?相比于国外的编剧中心制,无疑我们的编剧地位比较边缘。明星主导作品,导演的强势,制作方委托定制的诸多要求,模仿抄袭成风,这些都让编剧的个人发挥受到限制。
火了一个《宫》,荧屏上就刮起各种各样的穿越剧,火了一部《潜伏》,五花八门的谍战剧就粉墨登场,这种“就熟”政策,它就是想借势走捷径,相对来说市场风险要小。事实上,无论是故意跟风,还是无意识的趋同,在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下,电视剧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商品,从投资方到导演,包括编剧,他们所遵循的更多是市场原则,它的生产和播放需要时刻考量的是市场效应,这种情况下,投资的趋利性和急功近利就不可避免。
如果任凭这些狗血剧都能轻轻松松拍出来、放出去,赚到钱,那还有多少制作者能够耐得住寂寞愿意费时又劳神地来一门心思地搞创造?显然,狗血剧多了,在电视剧行业,经济学意义上“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就会出现,甚至不排除一些热钱会掺和进来捞一票走人,这样的话,电视剧的质量就更加得不到保证。所以,审视电视剧的行业现状及其问题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无论如何,靠出台几个禁令或者设立一个原创剧本奖不能改变根本问题,应该通盘考虑,从剧本审查、制作门槛、行业标准,甚至问责机制等等方面多作点思考。
来源:搜狐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