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影视剧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2-12-14 01:54:43

  
[提要]  影视剧既是传播国家文化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形象代表。牢固树立主旋律影视剧阵地意识,关键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植根于主旋律影视剧艺术深处的思想之魂。  影视剧既是传播国家文化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形象代表。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电影同业工会在一份致白宫的备忘录中就这样阐述:电影可以成为以极小成本甚至零成本进行国家宣传的最佳方式。当时的威尔逊总统也确信好莱坞可以用作让美国价值观主导世界的手段,并批准建立国会公共信息委员会,其权限就是通过电影推广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好莱坞其实充当了美国非官方的宣传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旋律影视剧并非中国独有,好莱坞就是美国的主旋律。当前,我国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主旋律影视剧的创造活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主旋律影视剧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

  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主旋律影视剧更是大放异彩。从电影《张思德》、《云水谣》、《建国大业》,到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亮剑》、《士兵突击》等,这些票房屡创新高,荧屏持续热映的精品,不仅具有积极鲜明的思想倾向性,而且艺术上响当当、站得住。在“百度贴吧”里,曾有网友发起话题:请用四个字概括“红色献礼剧”的观后感受,结果最多的四个字是“理想信仰”。而在以往,这类字眼是被他们视为空洞而不受欢迎的,主旋律也曾被视为“说教”的代名词,避之唯恐不及。可见,从一些人的感性反感、厌弃到理性接受、喜爱,这个过程是在与各种思潮、观念相比较、相鉴别中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了人民、武装了群众,人们不再仅听一些蛊惑人心的一面之词就武断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不如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再仅仅凭《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就认为西方世界是一片精神的乐土、自由的天堂。当《蝙蝠侠3》中的枪击情节与现实中的死亡威胁同时发生时,不正是对美国价值观的最大讽刺吗?这种文化上的自觉、自信、自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中国人精神生态上的最大改变。我们的主旋律影视剧顺应了历史的变迁,捕捉了世事风云的变幻,将现实提升为艺术,将艺术内化为一种精神的感动、品质的砥砺、意志的坚守、人格的锻铸。

  在看到主旋律影视剧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与国家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一面。比如,一些主旋律影视剧在思想性方面还突破不了浓厚的政治教化性,既无法与商业影视剧争票房、争收视率,也无法与艺术类影视剧争唯美、争韵味,从而常常守不住阵地;一些主旋律影视剧人物脸谱化,情节模式化,几十年一个老套子,与现实脱节严重,等于自动放弃阵地;一些影视剧打着主旋律的幌子,瞎编乱造,追新猎奇,不尊重历史,不尊重英烈,严重扭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旋律影视剧阵地的毒瘤;更有甚者,一些人打着影视理论家的旗号,不是从汲取借鉴的目的出发,而是以臣服膜拜的心态迎合,言必称他国的“主流、主导电影”,文必论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混淆了方向,搞乱了阵地。

  牢固树立主旋律影视剧阵地意识,需要我们从实践上不能跑偏,在理论上不能含糊。既要守住阵地,更要用好阵地。守是被动的,一味死守也可能守不住;而只有用好阵地,才能守好阵地。如何用好阵地?怎么用?核心是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创作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管总的,在主旋律影视剧创作中,绝不能缺少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原则。那种淡漠“二为”方向、远离群众诉求的倾向,那种迎合低级趣味、“一切向钱看”的倾向,那种鄙视革命传统、推崇腐朽文艺思想的倾向,必须在生产播映中坚决抵制。

  牢固树立主旋律影视剧阵地意识,关键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植根于主旋律影视剧艺术深处的思想之魂。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文化的“魂”,是文化思想性的根本体现,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承载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传播手段和传播形态是文化的“体”,是文化实现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基本依托,决定着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魂”与“体”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它们统一于主旋律影视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厘清主旋律之“魂”与影视剧之“体”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认识和把握主旋律影视剧创作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主旋律影视剧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影视产业双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增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主旋律影视剧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主旋律影视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要求

  从发展目标上说,主旋律影视剧亟需展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国家、社会、个人在物质与精神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示中国人民在应对各种天灾人祸时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在面临世界复杂局面时所表现出来的睿智与勇毅,展示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聪明才智与发明创造,展示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引下实现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与精神世界不断提高的全过程。当然,展示不是目的,引领、提升和创新才是目的。因此,主旋律影视剧的本质任务是运用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既是对中国特色影视文化的贡献,也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贡献。

  发展主旋律文化,首要的就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这既是自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党一直坚持的发展文艺的方针政策,也是新时期我们推进文化、文艺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现在,有些影视剧创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历史剧缺乏正气,年代剧缺乏神气,现代当代剧缺乏地气”,其实根本上是缺乏与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的勇气。没有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需求,而是将收视率、上座率作为第一需求,将单纯的经济收益当作第一需求。一些影视剧创作方不务创新,看到国外的3D片来了,就赶紧炮制一个毫无吸引力的3D来;看到谍战剧热了,就扎堆拍出无数个谍战剧;看到穿越剧火了,就赶紧制造出一堆穿越剧来,情节雷同,元素一样,浪费了影视资源,最终远离了人民,远离了艺术。因此,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作为重要导向,把人民群众当作剧中主角,把人民群众的生命智慧当作表现主题,是新时期主旋律影视剧创作的基本支点。要真正深入生活,身到基层、心到基层,情到基层,面向普通大众开挖素材,转向日常生活选择题材,在深入群众中学习和运用群众的语言,表现群众的生活实践,反映群众的喜怒哀乐,努力使主旋律影视剧更加感人、更富激情、更具时代气息。

  三、主旋律影视剧与国家形象塑造

  国家形象塑造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部分,主旋律影视剧更是展示和塑造国家形象的基本载体。新形势下,我们重视利用主旋律影视剧展示、塑造国家形象,将会大大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和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

  第一,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就要把综合国力建设作为主旋律影视剧创作与传播的重要支撑,作为主旋律影视剧塑造国家形象的基本策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人是“有钱人”的国际形象似乎已在海外传扬开来。但是,与这种“富了腰包”的物质人形象相比,中国人的精神素质与精神面貌并没有随之“富裕”起来,“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等论调大肆妖魔化中国形象。在影视剧海外传播中,中国形象与中国人形象总是负面信息多,正面信息少;古代信息多,现实信息少;老旧信息多,新鲜信息少。这固然与输入国的文化选择有关系,但更与我们自己的主题选择有关系。如果说西方影视剧创、制作者为了讨好中国市场故意拿中国元素作为外在影响力,那么中国影视剧工作者身处中国文化精神“大场”之中,没有理由不将中国现实元素纳入影视剧创作视界中去。在这方面,需要确立更加强烈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如果我们自己不反映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也不要奢望什么好莱坞、宝莱坞们来为我们做宣传。这项内功我们必须得练,而且要炼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第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就要以塑造先进人物、英模群体为己任,以宽阔的文化视野和正确的价值理念引领全社会普通大众走进取和创新之路,展示一个复兴大国的整体形象。先进人物及先进人物塑造为什么能代表国家形象?这是因为先进人物身上包含着与国家倡导的正面价值相互融合、相互提高的重要元素。主旋律影视剧宣扬的人物形象,政治总是第一位的,因为先进典型人物既是时代政治的化身,又是全民精神上的楷模,这在中外没有例外。近年来,一系列主旋律影视剧不仅将一些典范人物赋予强烈的社会价值,还将创作重心放在塑造平凡人物的不平凡的善举、良行上,他们脚下虽然迈着卑微的步子,但心中却高扬着道德与信仰的大旗。社会道德需要根据时代的不同要求永不停息地更新、调整,任何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停止道德建设的步伐,否则,这个社会就会走向腐烂和败亡。当前中国影视剧所要塑造的当代人物形象绝不是脱离人民、高高在上的精英阶层,也不是那些出则香车美女、入则高楼广厦、不食人间烟火的大款富豪,而是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既能鼓舞人民群众、又能带动人民群众走向真实美好生活的人间偶像。只有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会赢得大众的尊敬和认可,也才会化为国家形象的代言者。

  第三,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就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通盘考虑,长远规划,实现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的共性追求。主旋律影视剧既需要树立国内形象,也需要树立国际形象,而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的追求具有内涵与目标的一致性,而不是相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影视剧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但是,我们对走向世界的影视剧内容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与长远的考虑,一些颠倒历史价值观的古装戏、一些反映中国人麻木、愚昧、贫穷、不思进取的影视作品走向海外,不仅没有为中国形象争光,反而长时期地玷污了中国形象。因此,主旋律影视剧向国内观众树立怎么样的国家形象,向国外观众树立怎么样的国家形象,需要通盘考虑,长远规划,切不可凭一些谋名谋利心切的影视制作者们的个人算盘,毁了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的文化长城。

  利用影视剧塑造国家形象,可以参照国外一些有益经验。比如美国,全世界公认美国影视作品好看,其简单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刺激的动作使人们乐于接受。最近几年,为打开中国的消费市场,好莱坞直接将一些中国元素融入剧中,比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动漫外交”口号,极大地改善了本国形象。近年来,韩国影视剧大举进入中国,上百集的电视剧把韩国人塑造成温情脉脉、仁义道德、崇贤尽孝的正面形象,使国人对韩国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带动了赴韩的旅游热,带动了韩国汽车、电器在中国的销售。可见,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内可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树立人民群众的自信心;对外可以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吸引力,拉动投资,带动发展。

  对影视剧产业而言,最重要的不仅是而且永远是内容经营。这就是说,主旋律影视剧产业一定要特别注重编剧、导演、制作人才的培养,国家要根据影视业发展实际合理分配影视剧各阶段投入与产出,以使人才培养在影视剧产业发展中具有足够的资本支撑,形成良性内生机制,使他们在东风与西雨的搏杀中建立自信,把中国主旋律影视剧发展逐步向前推进。

来源:人民网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