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市場:內容生產和渠道之間沒能有效對接》
2012-12-26 03:18:53


  在今年舉辦的首屆中國電視劇編劇講壇上,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彭三源披露,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播出800部電視劇,其中收視破1的僅佔5%,大部分是“爛劇”、跟風之作以及獵奇狗血劇。

  收視率破1的僅佔5%,換句話說就是,有95%的電視劇收視率連1%都達不到。造成爛劇充斥熒屏的原因很多,但首當其沖的是劇本質量不達標。彭三源說,精品欠缺,"爛劇"成堆,彭三源認為其中有外部因素,比如大規模資金流入造成非理性的投資拍攝,但是根本原因還在於編劇。對於上述觀點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不認同。在他看來,我國電視劇收視率破1的僅佔5%的原因有三:

  魏鵬舉:一個方面,其實800部電視劇在播出量上來說已經比較多了,那麼從人們的這個有效的觀賞時間來看,其實播的電視劇越多他對於注意力的分流就會越嚴重,所以說每一部電視劇的這個受到的關注度平均下來就會比較低了,這是一個方面。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現在實際上電視節目也越來越多元化,電視劇只是電視節目的一個部分,還有很多新聞類的,還有很多其他的綜藝類的,這些對電視受眾的吸引也是越來越強,所以電視劇總的來說,在這個受眾的影響,因為這個原因也會被分流很多,當然第三個原因的確也和電視劇相對而言,質量總體下降有很大的關系。

  有媒體報道稱,眼下影視圈流行的雇佣槍手現象,有的一線編劇因精力有限隻當挂名總編劇,劇本找槍手寫,從而陷入粗制濫造搶快錢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據了解,目前十之八九的編劇創作劇本時,都是在制片方的"委托定制"下完成的,經常閉門造車,而不是寫自己有感而發的生活積累,這就違背了藝術創作的規律。為了滿足制片方的需求,就在劇情上模仿熱播劇、在情節上不吝洒狗血,這成了許多編劇的無奈之舉。

  情景喜劇《家有兒女》的編劇楊金鳳透露,她在寫家庭劇《同父異母》時,本想借助悲劇故事傾注人文關懷,片方卻要求把本子改成喜劇,硬加上了爭家產、三角戀等橋段,活生生把一個溫情故事扭曲成一場鬧劇。

  編劇劉和平說:"我們編劇協會此前做過調查,委托定制的模式對編劇們的束縛太大了,他們都希望自己在創作時能夠過濾掉一些來自於電視劇產業鏈下游的投資方和電視台的不當干涉。"他指出:"有一陣,一換台全是諜戰劇,表現的元素還都一樣:情報、暗殺、抓捕與被抓捕。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既然電視劇同質化如此嚴重,收視率又那麼不盡如人意,為何投資者和制片商還如此不惜血本大把大把投錢,他們圖個啥?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認為,電視劇收入不只是靠收視率,它的盈利模式越來越多元。更重要的是當前拍攝電視劇的收入還是趨於上升趨勢。

來源:中國廣播網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