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走进坦桑尼亚》
2013-02-26 03:06:50

  去年11月,在广电总局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推动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接到任务,向位于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输出一部电视剧,目标是展现中国文化和主流价值观。

  此前,包括坦桑尼亚在内的许多东非小国,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中国电视剧,坦桑尼亚观众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了解甚少,如果播放《雍正王朝》这样的古装历史题材电视剧,当地百姓不一定看得明白,这种情形,与中国电视剧此前在海外市场上的境遇完全不同。

  负责执行项目的斯瓦希里语部门主任韩梅和同事们考虑再三,试着把2010年在国内热播的《媳妇的美好时代》拿给来自坦桑尼亚的雇员看,才看一两集,他们连说“特别有共鸣”。原来,东非许多国家和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相似,这部电视剧里一家人打打闹闹、分分合合、婆媳暗斗、丈夫受夹板气的种种桥段,在坦桑尼亚的家庭中也比比皆是。就这样,《媳妇的美好时代》幸运“入围”,成为首部进入坦桑尼亚的中国电视剧。

  以往输出到较小国家、地区的电视剧,基本上只有译制的字幕而没有专门的配音。不过,坦桑尼亚作为一个欠发达国家,近些年电视机刚刚走进千家万户,多数家庭的电视机屏幕都很小。《媳妇的美好时代》台词又长又密,如果翻译成坦桑尼亚语字幕,估计字幕就得占半个屏幕,来不及看完。

  韩梅和同事们决定为这部电视剧制作配音版本,结果转了一圈,在坦桑尼亚找不到合适的演员,最后在同样使用斯瓦希里语的肯尼亚找到了三个很有声望的明星,为剧中的毛豆豆、余味和余妈妈三个主角配音,其他角色的配音则发动身边的工作人员来客串,连坦桑尼亚驻华使馆外交官的孩子也参与了。

  坦桑尼亚只有一家国营电视台和两三家实力较强的私营电视台,本土的电视剧制作水平还停留在中国30年前的水准,一部电视剧常常只有一个场景、一个机位,两个演员在镜头中来回对话,剧情十分简单,而且当地电视台还在使用模拟信号,清晰度也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当高清画质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宣传片花乍一出现在坦桑尼亚的电视屏幕上,极其清楚而精致的画面令当地人眼前一亮。

  去年11月23日,《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特别举办了隆重的开播仪式,中坦双方都有高级别官员出席,在当地形成了一件盛事。不过,由于是首次引进中国电视剧,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仍然十分谨慎,最初他们没有给《媳妇的美好时代》安排黄金时段,只安排在每周一、二、三的晚间6点半播出,每天只播一集。结果,刚刚开播不久,《媳妇的美好时代》收视曲线一路上升,许多观众打电话到电视台抱怨播出集数太少。

  此前,大部分东非人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或者根本不了解。韩梅告诉记者,如今不少坦桑尼亚观众写信告诉她:“原来中国的城市是这么现代化,原来中国人是这样生活的。”

  于艰难之中求突破

  当初《媳妇的美好时代》“嫁出去”的宗旨并不是商业利益,因此《媳妇的美好时代》中国出品方华录百纳(300291,股吧)无偿提供了版权,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也只是象征性地支付了一点费用。坦桑尼亚广播电视公司副总裁乔·卢加拉巴姆曾透露,今年有很多东非国家上门来洽谈,想购买这部电视剧斯瓦希里语版的播出权。下一步,《媳妇的美好时代》将在肯尼亚播出。

  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中国的电视剧版权价格很高,像坦桑尼亚这样经济实力欠缺的国家难以承担,而没有充分尝到“甜头”,他们也不会轻易出手购买中国电视剧。

  事实上,不仅东非,中国电视剧在其他海外市场上的“走出去”同样面临各种困难。在这个问题上,华录百纳曾有过一次成功案例。几年前成功登陆北美市场的《李小龙传奇》颇具说服力。这部电视剧从一开始就打“国际合作制作”战略,邀请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出任执行制片人,并吸收了30多个国家的演员参演,因此还没拍完就引发了美国、法国等欧美国家的关注,最终该剧销售到全球64个国家,单集收入超过10万美元,创下历史纪录。

  当初韩国电视人为了打开海外市场,不惜“放血”打出一集一千美金的低价,甚至在印度等国免费播放《大长今》,还为了迎合中国观众喜欢“大团圆”的心理而拍摄了两个版本的结尾。等到观众纷纷“上瘾”之后,东南亚很多国家的电视荧屏也不知不觉成了韩剧的天下,韩剧的价格则水涨船高。台湾八大电视台企划副总赖聪笔曾对媒体表示,中国电视剧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推广思路。

  趁着《媳妇的美好时代》的余温,中方特别于今年9月17日至24日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举办“中国电视周”,向当地观众播放《中国人的现代生活》等16部中国纪录片,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刚刚成立了一个影视剧“非通用语”译制中心,专门将国产影视剧译制成小语种,向世界各地输出。

  韩梅和她的同事们正在罗列一份中国电视剧名单,有针对性地推向更多东非国家。她认为,为了打开这片未开发的市场,中国电视剧目前可以喊出较低的价格,或者干脆免费赠送播出权,以换取对方电视台的一些广告时段作为经济补偿,三五年之后,也许东非观众会对中国电视剧产生一定的依赖度,到时候再谈更深入的商业合作也不迟。“现在的时机很好,如果错过,也许这个市场就会被其他国家的电视剧抢去。”

来源:国际商报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