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剧”一味追求续集,暴露了原创力不足》
2013-03-08 01:29:23


  在影视剧中,利用前作创下的口碑,制作续集的案例并不少见,制作方在成功打造一块品牌后弃之不用,的确有些可惜。但君不见,续集往往是再而衰、三而竭。以著名电影《教父》为例,第一部是公认的经典,第二部是经典的延续,第三部……甚至连女主角都被评上了“金酸梅”奖,“一味追求续集,只是暴露了制作方原创力的不足”。

  由赵家班打造的《乡村爱情变奏曲》(以下简称《乡6》)在四大卫视首轮播出后红火异常,而近日登场的“赵氏”苦情剧《樱桃红》让观众笑了又哭,开播便收视表现不俗。“本山剧”以独有的“唠嗑体”,在蛇年开年风光无限。那么,“本山剧”的优势究竟体现在哪里?风光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隐患呢?□东方今报记者 李昌

  【报告】 “本山剧”让我们笑了又哭

  今年年初,赵本山携赵家班弟子打造的《乡6》取得了“开年大吉”:电视剧在江苏、天津、山东、黑龙江四大卫视首轮播出以来,各卫视的收视率排名均挺进全国前五。

  由于《乡村爱情》系列剧是在央视首播走红,如今《乡6》在其他平台的红火,让央视“心有不甘”,果断买回二轮播出权。从今晚起,观众将能够在央视八套黄金时间,一睹发生在“象牙山那嘎达”的事儿。

  乐够了,赵本山又开始让我们“哭”。《乡6》首轮播出结束后,接棒的本山传媒另一部力作《樱桃红》随即浮出水面。

  如果说《乡6》是赵本山送给观众的一颗“开心果”,那么《樱桃红》无疑是一颗重磅“催泪弹”。由于这部笑点和泪点齐飞的电视剧,是去年全年收视冠军《樱桃》的姐妹篇,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樱桃红》有望再续前作的收视佳绩。

  从《刘老根》、《马大帅》系列,到如今的《乡村爱情》系列,“本山制造”如同一块金字招牌,让这些剧集游刃有余地跨越不同类型、跨越不同播出平台。

  【蜜枣】 “本山剧”成农村题材“金字招牌”

  虽然中国的农村人口众多,电视荧屏上能被观众记住的农村题材电视作品却凤毛麟角,在这种情况下,赵本山制作出的几部观众最为熟悉的农村题材系列剧,也就屡屡刷新收视纪录。而根据网友评价,赵氏剧集的优势还体现在如下方面: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就是想看些不用费脑子的剧”,“本山剧”正好符合观众的此类要求:剧情全部由主人公之间的家长里短、误会小事撑起,并不复杂。而大段的人物对白,更是被观众形象地称作“唠嗑剧”。

  “有了赵本山,东北话就成了流行方言。”网友曾说过的这句话,反映出了“赵氏幽默”的影响力,也反映出观众对赵本山喜剧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来自对这种语言幽默的期待。东北人的确有天生的语言幽默感,在赵本山的电视剧中,“东北风”的台词信手拈来,充满幽默感还朗朗上口。

  此外,“本山剧”里的角色全是敢于自嘲的小人物。他们受欢迎,并不因为多么英明神武,而是因为他们都是能在现实生活中“对号入座”的小人物:虽然每天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却处处流露真性情。

  【大棒】 系列剧暴露原创力不足

  《乡6》不俗的收视率也让本山大叔信心倍增,他表示正是这些优势因素坚定了自己把《乡村爱情》系列拍到第十部的信心。他的这席话,却被网友们更多地理解为“风光背后暗流汹涌”。

  “拍到第六部就已经超越大多数美剧了,就算是世界一流的编剧团队也会灵感枯竭。想要把《乡村爱情》拍到第十部——就算编剧不怕江郎才尽,我们还担心审美疲劳呢。”资深媒体人“裴蒙圈”在微博里如此吐槽。

  通过私信采访,他向东方今报记者表示:在影视剧中,利用前作创下的口碑,制作续集的案例并不少见,制作方在成功打造一块品牌后弃之不用,的确有些可惜。但君不见,续集往往是再而衰、三而竭。以著名电影《教父》为例,第一部是公认的经典,第二部是经典的延续,第三部……甚至连女主角都被评上了“金酸梅”奖,“一味追求续集,只是暴露了制作方原创力的不足”。

  其实,《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好看,但绝非经典。特别是拍到第六部,布景简陋、制作粗糙的弊端已十分明显,更谈不上剧集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再加上有网友评论,《乡6》“真正做到了‘在广告里插播电视剧’”,制作方急功近利的一面暴露无遗。

  “电视剧作为影视艺术,在于不断的创新、在于不断的追求新高度,一味以收视率为标准来衡量一部剧的质量,往往只会捧得越高跌得越惨。”“裴蒙圈”如是说。

来源:东方今报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