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拍给谁看?
尽管我们对个别抗日剧颇有微词,但未必每一部抗日剧您都看过,为了让您更直观地感受抗战剧在所有题材的电
视剧中的比重,我们拿到了一个省级电视台电视剧频道2012年黄金档电视剧收视排名名单,在这个名单里,大红
大紫的《甄嬛传》只排在收视率排行榜的第二位,第一位则是贵州电视台自制抗日剧《铁血使命》。当然,《甄
嬛传》排第二位的原因还有一方面是因为该剧播出时间早于上星的卫视,当时在全国还没有掀起播出狂潮,但不
能忽视的
是,抗日剧,真的很坚挺。
收视样本:抗战剧的覆盖率达50%以上
在这张黄金档电视剧收视排行榜上,76集的《甄嬛传》被抗日剧《铁血使命》赶超了,该剧是以“战争、女人、
暴力”为核心元素,讲述了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一支女子炸弹部队排除各种炸弹险情,并利用炸弹技术与日
本人展开激烈斗争,勇杀敌寇保家卫国的轰烈故事,有趣的是,该剧由于获得高收视率,目前已经推出了续集《
英雄使命》,最近刚刚结束了在贵州、四川等卫视的热播。
不管你是不是喜欢抗日剧,它的高收视率都像一记耳光打在了各种讨伐者和批判者的脸上。以该电视台的播出样
本为例,全年黄金档共推出了34部电视剧,抗战剧题材的就占到了18部,这18部中,两部是谍战戏,剩下的全部
是纯抗日剧,这其中的类别也堪称丰富,有讲述土匪抗日的《狂飙支队》,也有奇侠风格的《孤岛飞鹰》,还有
群体女人抗日的《大地情深》等等,而且它们的平均收视率都很乐观。
该电视台电视节目购销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抗日剧是观众最喜欢的题材之一,尤其斗争多,起伏大,人物形象
特别的剧情会吸引观众,就如《铁血使命》,该科长称,“尽管这部剧里演员名气并不大,但它节奏感强,情节
紧凑,属于典型的强情节剧,所以收视率就有保证。”
观众取向:神剧的概念有了变化
过去被我们称为神剧的当数《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这两部百播不厌的电视剧,但他们的地位在去年就被抗
战大戏《亮剑》挤掉了,如果说《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只能在寒暑期保证收视率的话,那《亮剑》可以骄
傲地表示,我的胜利是1到12月份不停重播的惊人胜利,《亮剑》以可爱的草莽英雄,稳坐了神剧的位置。然而
,就在最近,神剧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我们看来,《抗日奇侠》是新神剧的鼻祖”,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部剧当时我们也考虑购买,但是在看了样片儿以后,审片组的成员觉得有些太荒唐了,像极了脱离现实的武
侠小说,所以我们最终还是没有购买”,但是,该科长也强调,尽管没有购买,但高收视率的保证在最初审片组
就预料到了,原因无他,“传奇故事本身就是观众所渴望的,而且电视剧不是纪录片,更多地承载的是娱乐的功
能,而它的情节,就能让观众过瘾。”
市场反应:神剧再多,老百姓都照单全收
说到抗日剧的继续繁荣,该负责人笑称,只要市场接受,抗日剧依然会存在,题材也会更加丰富,内容也会天马
行空,“决定它存在的是市场,因为市场太敏锐了,只要观众不愿意看,选择换台,那收视率很快就会有所反应
,电视台就会注意,如果还是这样,这部剧会很快被撤掉,这个你可以放心,而且现在可供选择的电视剧太多了
,实在太多了,我们不担心没有剧集播出。”
然而,让抗日剧有生存土壤的是老百姓的忠心支持,在这个汇集了35岁到65岁的收视人群里,多数人是喜欢看抗
日剧的。一位70后观众告诉记者,“就是看个热闹,男人嘛,那种婆婆妈妈的,宫斗的是一点不喜欢,其他可看
的又没有,所以就看看抗日剧呗!”而一位45岁的女性观众则表示,“现在的抗日剧挺丰富,不只是打打杀杀,
好多感情戏,也有很多接地气的人物塑造,就算有些剧情稍显夸张,但是仍然可以接受”,还有观众死心塌地称
,“抗日的题材,应该永远坚持下去,这种电视剧会时刻提醒观众,勿忘国耻”,在被问及一些神乎亦神的剧情
时,部分观众表示,不喜欢综艺节目,就只能看抗日剧消磨时间了。
■总结陈词
打开电视,我们要的是什么?
尽管我们一直在讨论抗日剧的相关话题,无论是质疑还是赞赏,它依然如影随形地伴随着我们,对于我们缘何如
此喜欢抗日剧,我想这个原因无关于智商,无关于收视兴趣,内心深层的原因是我们的老百姓已经长期被这种以
少胜多,我军威武的刻画所麻痹,从最早的抗战电影到现在的抗战神剧,过度对英雄的刻画已经将一代又一代的
中国人浸染,犹如精神鸦片,需要,挣扎,习惯。
国内著名影评人、导演、编剧江小鱼有个很有趣的笑话,某抗日神剧《抗日X侠》的制片人是其多年的好友,在
简单了解过该剧后,江小鱼拿其好友开涮,“哎哟,您这剧拍得太晚了,应该早点拍啊,早点拍这‘甲午战争’
什么一竿子乱七八糟的战争就一概不会有了。”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这当中的讽刺意味让人忍俊不禁。
有人拍,有人看,神剧是刚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吗?仔细一推想,还真能从《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中
找出些不合适,如果日本鬼子真是几个英雄、几个土地雷能吓跑的,抗日战争也许就不会持续八年了,是不是我
们一直以来的文化影视作品里,就有一些夸张和神化?而这些经典被翻拍,被无限次播放,我们的至少两代人都
会有所影响。当然,我们从不怀疑当下观众的娱乐精神,对一些狗血剧我们是有判断力的,可是,对于这种长期
浇灌,潜移默化的过度刻画,我们是不是已经有一些精神依赖了?
有趣的是,几乎所有与抗日剧有关的制片人、导演、演员,甚至到电视剧购销人员都表示自己不看抗日剧,且那
段历史对现在的90后来说,已经是50多年前的历史了,有谁还会怀着崇敬的心情去欣赏一部娱乐剧?或者,你想
看,带着爱国情怀,但抗日剧给予你的只有对你情怀的过度消费?勿忘国耻在剧中很难感受到,感受到的,是我
们轻易打败鬼子的胜利和威武。也许,在某种时刻,你我会说,我们不是精神病人,我们讨厌廉价的精神鸦片,
也许,你也会懂,比精神鸦片更令人恐惧的是,要点清醒已经越来越难。
来源:山西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