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举行电视剧论坛 行业大佬共议多屏时代》
2013-06-17 03:45:57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在中国,守着电视机追剧的观众比例一直在缩小,PC、智能手机、ipad等个人媒体终端的多样性,正说明着

,多屏时代已经到来。多屏时代之下的电视剧如何发展,也是一条挑战之路,网络视频的优势显而易见,但对于

传统电视媒体而言,毫无疑问,也是一次“叫板”,电视剧不再是只有电视台这一条单一的播出渠道。多屏也意

味着挑战,导演的口味要变,投资方也要更清楚地知道观众想看什么,营销的手法更是要变。

  6月12日,由腾讯视频主办的“多屏时代下的中国电视剧发展趋势论坛”在上海举行,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

理刘春宁、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出席论坛,还有金牌编剧制片人于正(微博)、导演刘江、克顿集团董事长吴涛,

耀客传媒总经理吕超,新丽传媒副总裁张文伯,北京艾漫科技副总裁郭锐。这样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非常难得

,制片人、导演、投资商、内容制作商,多屏时代之下的电视剧如何能在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视频做到兼顾与融

合,这样的一群人,最有发言权。

  创作会发生改变?

  网友的评论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创作

  作为金牌编剧和制片人、导演,于正和刘江在业内有很高的声望。虽然是电视内容制造者,但两位都坦承如

今他们看电视剧也很少开电视,平时很忙,想看电视剧的时候,一般是通过手机和ipad,于正笑言“除非自己的

剧播的时候,才会开电视看。”

  相对而言,于正绝对是多屏时代的受益者,《新笑傲江湖》(观剧)和《陆贞传奇》(观剧)在网络上火得一塌

糊涂,在电视台的收视率有很高的成绩,在腾讯视频的同步直播也有着惊人的点播量。于正的剧向来在网络上的

口碑就是两极分化,吐槽的和力挺,两个帮派都存在,于正也丝毫不避讳他是“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网友的评论”

,因为有这个喜好,在拍《陆贞传奇》的时候,他已经吸取之前网友的骂声和建议声,“《陆贞传奇》就是一部

计算很密集的剧,全部都是经过反复计算的。”于正马上要翻拍金庸剧《神雕侠侣》(内地版古天乐版刘德华版)

,他甚至会直接忽略“原著党”,但他一定会接受网友和大众的看法。他还兴奋地大开玩笑,“今后会不会考虑

令狐冲和东方不败在一起呢?这也有可能的。”

  刘江的电视剧在互联网上的受益还很浅显,但身为导演,他已经开始意识到,如果还只一味地遵循传统老路

子,是不行的。他透露,他正要拍的这部戏《咱们结婚吧》就是做了详尽的市场分析调查,在互联网一定是个受

欢迎的题材。在他眼里,多屏时代的到来,要在取材和定位上,也有更多的思量。

  对于电视产业的掌舵者来说,通过什么样的输出渠道肯定是于正和刘江必须要考虑的,电视台不行,还有网

络视频,而这两者可以相互互补,也是可以融合的,他们都很清醒地认识到,多屏时代下,影响到他们的是创作

取材要慎重、情节要更大众,才能获得好口碑。

  拍剧模式会发生改变?

  周播剧、季播剧还是没可能

  多屏时代下的思考,也包括它其中的弊处。美国和台湾的周播剧以及季播剧都已经有它固定的成功模式,中

国也电视台一直在努力尝试,但效果并不明显。不容忽视的是,美国周播剧在网络影响上的结合,是值得借鉴的

模式。

  社交网络的营销平台虽然已初见绩效,但中国的电视人还是无法在一边吸取用户反馈的同时,一边拍剧。于

正虽然是互联网的受益人,但他表示边拍边播的模式还是因为“机制不成熟”,“它的缺点是会损害作品的完整

性”。

  “等到我们将来机制是这样的时候,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于正如是说。

  刘江非常赞同于正的说法,周播剧和季播剧在他看来,市场的确有需求,但一旦成形,最终的作品可能会演

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这一点他认为是与他的从业终极目标是背离的。他不反对如何去盈利,但他希望能在

他所坚持的原则上去做一个“不只是会做汉堡包的厨子,也希望能做出川菜、鲁菜,而且是大厨”。但他没把话

说死了,他的公司会不会去尝试,他就认为是有可能的。

  但是要知道,多屏时代下,能戳中他们兴奋点的依旧是,剧越受关注越好。而这个受关注的程度的考核,多

半取决于网络,周播剧现在看似实现难度很大,但未来,一切都说不准。

  投资和发行会发生改变?

  蛋糕做大了,收入自然会增加

  多屏时代下对电视剧的的投资方、营销和发行,毋庸置疑,更应该要有战略眼光。克顿董事长吴涛、耀客传

媒吕超、新丽传媒副总裁张文伯,这三位不同领域的专家,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克顿董事长吴涛,有很清醒的认识,他坚持从收费的群体喜好来决定是否投资,而不会从单一剧的点播费去

考虑就决定投资。“首先是不亏本的买卖”,他又指出,即使是成功的《纸牌屋》,也要弄清楚喜欢这部剧的人

是不是都是最终会付费的人,“所以,成本要控制在一个水平上。”以投资者的目光来看,多屏时代,胜算有多

大,还是要考虑竞争风险的问题。

  但来自新媒体的口碑却一定是投资时参考的衡量标准。克顿参与投资的《爱情公寓3》(观剧),就充分考虑

到了网友的受众需求。而且吴涛充分考虑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核心受众是什么,再决定投资的度怎么分配。

耀客传媒的吕超则认为,是互联网把年轻观众又重新拉回到电视机前,像《宝贝》(观剧),在电视台有不错的收

视,在腾讯视频每天也有两千万的点播量。如果能把传统的电视台和新媒体都能顾及到,投资和发行都不会成问

题,“蛋糕做大了以后,我们的收入相应有所增加。”

  营销手法会发生改变?

  实时监控制造话题引导舆论

  多屏时代的到来,从整个电视剧产业链上来看,纵横向上,营销的空间都是最大的。新丽传媒副总裁张文伯

深谙营销手法,话语间,他对于正的成功非常认可,他认为于正是“中国电视圈里具有典型产品经理特征的电视

人”,因为于正是以非常明确的产品形态来进行内容推广的。

  张文伯认为多屏时代下,应该要抓住互联网精神的体现:平等、分享,这些在微博和朋友圈里都能得以体现

,但是对于电视剧的营销来说,只有抓住这些平台里网友的喜好,定位好目标消费者的喜好,再来确定营销的内

容,“这是多屏时代带给我们最大的价值。”

  但即使是了解了这些手法,也不是万能的,张文伯分析道,没有任何一家营销公司可以跟时代对抗。在多屏

时代,营销无法决定和管控口碑,但却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做到第一时间的监控,他例举了比如在腾讯微博上查看

与剧相关的十个关键词,再根据这些信息回馈去制造话题,带动营销,“从而去引导,这是可能的。”

  应对机遇的措施会发生改变?

  拍原创剧创新用户体验颠覆营销模式

  耀客传媒参与投资制作的电视剧《宝贝》,因为从淘宝上明星拍剧后的周边产品能卖到2个亿而找到灵感,

耀客传媒灵机一动,打造了“耀客馆”,《宝贝》里明星的周边产品销售额达到了5万。从衍生产品的灵感转变

成一个电商,这是内容制作商从网络时代里得到的反思考的变化。

  而在多屏时代下,作为互联网网络视频,在这个机遇中的反思考是什么呢?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分

析道,互联网视频行业应该重视“内容布局”。他表示,腾讯视频跟优秀的合作伙伴已经开始了内容投资上的整

合和一些原创内容的制作,比如跟卫视同步播出。但这在多屏时代下是不够的,“我们也会逐渐制作一些中低成

本的内容,从互联网用户的特点入手,拍一些互联网特点的网络剧”,刘春宁透露,网络剧会在今年下半年或明

年会不断地出现,并成为大趋势。

  刘春宁还说道,因为多屏,所以用户在体验上创新也会增多,他举例说,比如在看一部电视剧的时候看到感

兴趣的产品,可以通过触摸或鼠标点击就能实现购买,还有可能同步跟演员在微博上互动,而通过这样的社交媒

体化同时又可以颠覆新的营销模式,通过关系链,形成二次传播。

  电视产业的刺激点发生了改变?

  以年轻人互联网精神的需求为主

  几位嘉宾都一致认为,多屏时代给电视剧产业带来的变化肯定是革命性的。耀客传媒吕超就表示目前正在研

发的项目会考虑更多互联网的特点,虽然目前这还处在一个过度的模式。但他认为多屏时代对电视产业的刺激点

,如果可能是“以年轻人互联网精神满足多屏时代需求为主的,而以传统电视剧需求为辅”的一些作品,就会有

更多内容创新和营销方式创新。

  克顿董事长吴涛赞同吕超的话,但也提出,不能因为要照顾到多屏而想去满足所有人,这样可能是吃力不讨

好的,“坚持做你的内容。”而张文伯则用目标用户心理研究做为切入点,他和吴涛一样认为,未来的互联网内

容制造也会是分众、细分的,“我相信很快可以在腾讯视频网站上看到专门为某一个分众群体去制造他的内容,

指向一定是相关的广告客户和消费群体。”

  总结语:多屏时代之下电视剧的发展思考,对电视产业链上的投资、营销、发行、内容制造以及网络视频都

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样的论坛中,每一位都能清楚地认识到挑战之下的难度与各种可为和不可为,对未来的

发展都是有利的。未来,这条路,还任重而道远。

来源:东方网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