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影视剧本遴选获奖作品启动摄制》
2013-06-25 06:51:28


  

“全国少数民族影视剧本遴选获奖作品摄制规划会议”在京召开。全国少数民族影视剧本遴选委员会主任、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主席牛颂,介绍了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电影市场”项目签约后续摄制规划情况。来自国家民委、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国家民委《中国民族》杂志社以及庄希泉基金会、华映世纪民族影视制作中心、北京中银利华投资管理公司、北京猎象资本投资管理公司和编剧、导演共三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全国少数民族影视剧本遴选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影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赵晏彪主持。

  “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本遴选活动”系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继2010年举办首届以来,共征集到五百余部影视剧本,近两年来还成功推出了许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上乘艺术水准的民族电影剧本并投入拍摄,已成为振兴民族影视、推精品出力作的重要渠道和权威品牌。

  牛颂同志在会议上指出,民族电影拥有优良的传统与丰富的宝藏,我们要抓住时代的机遇勇敢地站出来,要做更多扶持的工作。我们敬佩很多艺术家能够坚守电影文化,但是也看到少数民族电影目前还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首先是剧本的观念与手法欠缺现代性,其次是很难进入类型化的生产,很难进入市场。所以要从剧本开始,从文学开始突围,创造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人性到神性的升华,制作民族电影走向世界的艺术大片。

  电影《侗族大歌》编剧、导演丑丑说,侗族大歌的形式及文化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在剧本方面更要做到极致,否则就会毁了一个民族两千年传下来的文化。电视剧《京剧大师马连良》编剧李佩伦说,能够形象化、立体化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是京剧,因为它演绎了历史,又包含文学艺术与儒家思想。电视剧《知青树》编剧王树明说,现在很多朝鲜族的影视作品都只是模仿韩剧的套路,不符合当今少数民族生存的状态,缺少反映汉族与朝鲜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共生共荣的真实现状,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年青导演杨蕊表示,我们做电影不是为某一个族群树碑立传而是要打动更多的心灵,但是对于受众面来说如何让人理解,如何扩大它的民族性、宗教感、道德观,拍摄起来难度会非常大。

  全国少数民族影视剧本遴选委员会秘书长赵晏彪作答了有关剧本签约事宜以及就剧本格式、字数、场次等技术问题和创作细节进行了说明。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影视作为文学的延伸,一定要以文学为基础。编剧要恪守故事为王的原则,人物要真实可信,杜绝胡编乱造,现在的一些剧本在描写少数民族时脸谱化、公式化、僵硬化、凭空想像现象比较严重,缺少真正的民族元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尊重民族习惯,清楚民族宗教禁区,注意民族团结,希望剧作家们,要以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为最高宗旨,以弘扬民族正气,以民族视觉创作少数民族题材的剧本。最后他预言,在中国作协党组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作家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影视定会绽放出灿烂光辉,如果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奥斯卡奖),一定是民族题材的优秀影片。

  此次会议华映世纪民族影视制作中心等几家影视机构与《德吉德》、《那年夏天》、《侗族大歌》、《雌雄翡翠鸟儿》、《缉毒娃》、《女儿国传奇》(暂名)、《千手观音》(暂名)等七部电影编剧和《沙海老兵》、《知青树》、《黑斑》、《海棠山》(现为血胆玛瑙)等四部电视剧编剧签订了合同。

  另据牛颂透露,随着国家民委55个民族电影工程的启动,组织优秀剧本将成为下一步工作重点。

来源: 解放牛网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