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关于该剧“群众路线”主题的评说》
2013-06-28 01:57:32

     
《我的故乡晋察冀》站在时代思维的高度,通过对晋察冀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生命体验的真实再现,对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新的生动诠释。真正的群众路线不是站在群众之上,不是站在群众之外,更不是站在群众之后,你本来就是来自群众,你就是群众中的一员,你的生存方式、你的命运、你的家庭都是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有非常亲切和自豪的激情叙事,并以这种激情叙事,表现了晋察冀人民的巨大的历史主动性,对晋察冀根据地的革命传统精神和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做了新的发现。该片来自生活,非常经得起推敲,许多精彩的艺术细节描写,都成为它的主题的重要支点。譬如那一把“豆选”的红小豆,被江岱云一直珍藏。不懂事的小阜平吃了一口那豆子,江岱云就忍不住给了孩子一巴掌;牺牲前,她又将那包“豆选”的红小豆子交给耿三七,让他带给阜平的老百姓,说自己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很是感人。

  王丹彦(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在这部戏的历史讲述中,相濡以沫的党群关系,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感人至深,特别是老区人民对共产党、八路军舍家舍命的支持给人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在近年来的抗日题材影视剧中,如此全景式地展现军民鱼水情的作品并不多见,我觉得是需要一边看一边品的。这部剧作运用精彩的视听语言,再次诠释出我们党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代表了人民的利益,没有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就没有新中国,但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这一深刻主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故乡晋察冀》堪称一部为民族铸魂、为人民写心、为历史立传的优秀剧作。

  汪守德(原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局长、军事艺术评论家):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之所以能够打天下、得江山,万万离不开人民群众。但我们今天很多东西是走向自己的反面,一些人想的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自己牟私利。《我的故乡晋察冀》就是在用艺术作品,对今天敲响警钟: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但是丢掉也是很容易的,关键就在于民心。因此,我认为这个作品不仅是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它所提供的精神力量和思想启迪更值得探讨和思考。

  向云驹(中国艺术报社长兼总编):《我的故乡晋察冀》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鱼水深情,其中许多情节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这些事件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蕴含着党、军队和人民群众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在里面。这种情感有着巨大的感召力,是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弘扬的非常宝贵的精神遗产。当前,我们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的故乡晋察冀》就是在昭示我们: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当时共产党的那种做法,我们将会立于不败之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定会指日可待。

  张德祥(中共党史学会理事、河北省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我觉得,《我的故乡晋察冀》的剧名,核心就是两个字——“故乡”。人是要经常回故乡的,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我们的根。故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给我们力量的,给我们精神的地方,是我们的根所在。如果说看完这部电视剧,能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我们党、我们的军队的故乡在哪里,根在哪里,我觉得它就功莫大焉。

来源:解放军报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