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播电视机制机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资源有机整合,目前全国已有244个市(地)级电台、电视台完成合并,初步形成事业产业统筹协调,分开运行、分类管理、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
【慧聪广电网】7月6日、7日在全国广播影视局长座谈会上,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太华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要准确把握两台合并的原则和要求,深入探索在宣传部领导下局管台、台控企的管理体制;要积极推进县对乡镇广电的垂直管理体制建设;要深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加快影视剧中心等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2010年广播电视机制机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资源有机整合,目前全国已有244个市(地)级电台、电视台完成合并,初步形成事业产业统筹协调,分开运行、分类管理、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
电台电视台内部机制改革逐步深化
稳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电台电视台控股的影视制作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加强频道频率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新增、调整专业广播节目50套、电视节目23套,中央电视台等播出机构探索建立了频道频率制管理体制。劳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化,江苏等地电台电视台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改革力度加大。
广电机制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经营性产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等各项改革任务。全国70家电视剧制作机构。9家广播影视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华策影视、乐视网成功上市。
资源整合步伐加快
上海、北京、湖南等省市成立广播电视台,全国共有244家副省级和地市级播出机构实现两台合并。有线电视一省一网整合扎实推进,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筹备工作有序开展。
中央电视台改革
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1999年,提出“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发展战略。
2000年,CCTV-9试行全新管理模式———“频道制”。
2002年,首先颁布并实行《栏目警示和末位淘汰条例》与《节目综合评价体系》。
2003年央视提出了改革举措,除保留新闻频道外,其他频道将逐步全部成为商业经营专业频道。全员聘用制改革。CCTV-12(西部频道)编辑部与社教中心脱离,划归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2009年7月,央视整合新闻、文艺、海外、社教、广告五大节目中心采编人员,成立新闻中心,不仅新闻类节目被整合,还标志着央视“新闻立台”的发展方向。
2010年,8月1日起,央视施行多年的“中心制”将变为“频道制”。此前央视所有频道的节目都是分别交给新闻中心、文艺中心以及广告经营中心等部门制作,是“中心-部门-科组-栏目”的四级体制,而改制后将变成“频道-栏目”的二级体制。
根据央视改制方案,此次从组织架构上进行根本变革:从“中心———部门———科组———栏目”的四级体制变为“频道———栏目”的二级体制,实行频道总监负责制,频道总监、副总监由台长聘任,任期内如达不到考核指标的要求,予以解聘。
新频道战略:品牌化
2005年年初,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决定,在CCTV-9试点基础上,正式推出“频道品牌化”的发展战略。具体目标是“定位更准,栏目更精,影响更大,创收更多”,改革的焦点集中在管理机制的变革上,其中最关键就是由节目中心制管理向频道制管理转变,由频道专业化向频道品牌化转变。根据国际惯例,国际电视频道品牌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内容泛专业频道化;内容专业细分化、市场全国(或国际)化;频道已有垄断性内容资源,形成频道品牌;品牌资源经营系列化。
频道品牌化不同于1999年央视的系列改革。当年央视提出了“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发展战略。围绕着这一战略,央视改变过去只重视规模、数量的外延式、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内涵式、集约式的增长模式,对各套节目进行了深层次改版,强调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克服频道栏目重复设置、节目内容交叉雷同等问题,强化各个频道的细分定位和专业特征,优化频道资源配置。
上海文广
上海文广集团的改革,它的播出资源和涉及新闻制作的部门,保留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仍属非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而上海东方传媒将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控股,主营涉及内容制作、广告、投资及媒体相关业务等,包括第一财经频道及周边产品、管理上海时尚频道的星尚传媒集团、五星体育传媒等子公司。上海东方传媒集团计划从一个地方性电视台和电台逐步发展成为面向全国和海外华语世界的内容提供商、发行商和运营商。
上海文广传媒近年来已悄悄进行其市场化运营的改革,旗下财经、娱乐、体育、生活时尚等频道实现公司化运营,不少频道公司化运营後已实现了每年数亿元的营收和可观的利润。新媒体和电视购物业务也引入了海内外的战略合作者。业内人士相信,此次制播分离,成立市场化运营的东方传媒集团,为将来其引入资本和上市铺平了道路。
跨区域、跨平台的整合模式
宁夏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跨区域的整合
2009年12月31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与宁夏广播电视总台合办宁夏卫视频道。这次合作开创了体制内电视媒体跨区域深度合作的先河。宁夏卫视将通过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结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品牌共塑、提高收入的合作新格局。
针对此次双方合作,国家广电总局1月22日批复:宁夏、上海两地要密切配合,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处理好合作发展与属地管理关系,办好管好宁夏电视台综合频道(“宁夏卫视”),在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广播电视运营体制,确保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表示,宁夏电视台综合频道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的合作,不仅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促进西部大开发,加强东西部合作,体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服务全国功能的重要举措。
青海卫视与湖南卫视联姻
2010年,3月27日,青海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合作运营青海卫视签约。青海方与湖南方以51:49的持股比例组建新公司,共同经营青海卫视。5月26日,青海卫视全面改版,定位为“大美青海、绿色中国”,新公司制作的“花儿朵朵”“100万梦想”“下一站幸福”等一批新节目陆续亮相,青海卫视台标改为“青芒果”。
湖南在与青海“联姻”后,启动内部“制播分离”改革。湖南广电形成了“卫视核心制”所有频道为卫视服务。2010年6月29日,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正式改为湖南广播电视台,为正厅级事业机构,对所属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等省级广播电视媒体,实行“统一宣传、统一人事、统一财务资产、统一营销、统一技术”的管理原则。同时,湖南广播电视台全资控股新的市场主体芒果传媒,控股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广电实现了内部“制播分离”。
天津电视台:超越媒体的娱乐内容提供商
2010年,6月18日晚,天津电视台联合其他四家国内机构,共同出资成立的天视卫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挂牌仪式。天视卫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为娱乐内容提供商,将以电视节目制作、电视剧制作与发行、大型活动开发与经营、艺人经纪、影视项目投资为主营业务。
按照“宣传经营两分开”的原则,天津广电集团在天津电视台数字频道、少儿频道推进制播分离改革:剥离可经营资产,依托现有实体公司和新组建的实体公司,进行节目制作和市场营销。例如,少儿频道成立“天视阳光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数字电视频道依托“时代天创传媒发展有限公司”,独立进行成本核算和项目投入,负责节目的生产制作、营销推广、广告经营和相关产业开发,电视台控制节目审批权和播出权,并在政策和资金上对这些公司给予扶持和优惠等。
制播分离以后,电视台承担的制作任务由社会上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承制,电视台只管节目的购买和播出。定制式模式是制播分离的一个产物。所谓定制式模式,就是由电视台委托电视剧制作机构,指定题材,指定主要演员,指定风格进行电视剧创作生产,好处是针对性强,电视台资源独家占有、独家播出,有效避免了引进剧的无序竞争。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为国内电视剧制作播出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新时期的改革特点
广电总局也明确了“制播分离”改革的可能路径:可以引入市场机制,也可以按照“先台内、后社会”的办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面向市场的影视剧等节目制作公司。另外,推进电台电视台经营性的节目制作单位和部门转企改制,也是一种形式。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以及广电总局的意见,成为广电行业机制体制改革的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
改革目的不同
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制播分离”的核心内容是“利用社会资金做节目”;而新一轮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转企改制”,其目的是通过体制改革,释放广播电视行业的市场活力。但是,政治属性强的内容不能变,所以,在“转企改制”前必须“制播分离”,将广播电视产业属性和政治属性剥离开。从上海和湖南的改革可以看出,上海和湖南都是首先进行了广播电视台内部的属性剥离,再对能够进行经营的部分转企改制。
改革主体不同
第一轮的“制播分离”舞台上的主角是民营电视制作公司。这一阶段制播分离是电视台输入节目,民营电视公司输出节目。而新一轮“制播分离”改革中,按照“先台内,后社会”的原则,组建面向市场的节目制作公司,主角是改制已到关键时期的各地方广电集团。
由于一些电视台的资金实力和团队实力已非常强大,所以从这些电视台脱胎而来的制作公司完全可以完成电视台节目的制作,而不需要利用“社会资金”做节目。对某些省级卫视来说,“制播分离”的契机,不是购买内容,而是输出内容,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制播双方关系不同
第一轮“制播分离”中,“制”方是民营电视制作公司,“制”方依附于“播”方,两者间关系不平等;并且,由于其盈利模式和电视台相同,两者间存在竞争,这造成民营电视公司生存艰难。新一轮改革中,制播双方间并非竞争关系。“制”方是从电视台脱胎而来的电视制作公司,他们制作节目,代理频道广告,而电视台是制作公司股东,两者利益关系一致。
事业与产业分开
改革宗旨——政策许可的分离的内容制作业务和其他可经营性资产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完全按市场运作,增强企业活力。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广播影视务实奋进、繁荣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继承、改革、创新,坚持求实、务实、落实,以宣传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开创了广播影视的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要围绕“三加快”、“一加强”,把各项改革引向深入。以电台电视台为重点,深化公益性事业改革。电台电视台作为党的重要新闻媒体和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坚持事业体制,坚持喉舌和公益性质,坚持以宣传为中心。改革中,不允许搞跨地区整合,不允许搞整体上市,不允许按频道频率分类搞宣传经营两分开,不允许搞频道频率公司化、企业化经营。要以转企改制为重点,深化经营性产业改革。加快有线网络整合,尽快实现一省一网。同时,抓紧组建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
(来源:慧聪广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