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士兵突击》
从《我的团长我的团》到正在央视热播的《推拿》
名导康洪雷在接受东方今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这些剧在开拍前其实并不被看好
康洪雷导演的作品《推拿》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引发好评及话题无数。当东方今报记者采访康导时,他却透露,《推拿》在开拍之前并不被业内权威人士看好。他无奈地表示,其实自己每次想要拍新戏时,都得不到行业权威人士的支持。"我经常会带着愤怒的心情,甚至带着‘你们等着,我一定要做'的心情去拍。"
□东方今报记者 毛韶华
《推拿》改编自毕飞宇同名小说,原作曾获2011年茅盾文学奖,康洪雷买下版权后,却迟迟没有动手去拍。为什么?因为实在太难了!
◎《推拿》之难拍
"先天盲人脑海中的世界和我们完全不同"
"《推拿》让我越想越兴奋,就是影像太难拍。因为先天盲人虽然和我们在一个地球上,在一个蓝天下,但是他脑海里展现的世界和具象的东西肯定和我们完全不一样。这就给我们的艺术创作带来巨大的空间和想象力。"康洪雷说,"那很有可能是一个让我们羡慕不已的世界,也有可能是一个地狱。"
那么,是什么契机令它从小说真正成为电视剧呢?康洪雷认为,"艺术作品可以深刻地呈现先天盲人对世界、对环境的认知,后天盲人完全绝望之后的心理状态。另外,人们永远会把这样的人当成一个弱势群体,会用一种同情的心态,也是值得呈现和探讨的。"
◎《推拿》之希望
"用电视剧敞开这个熟悉又陌生群体的一扇窗"
"这是一个你觉得熟悉,其实你相当陌生的群体,在他们身上很有可能会有我们无法启迪的一些技能甚至功能。因为我始终相信,当上帝关上你的一扇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我相信它一定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窗口,甚至带有童趣的窗口,绝不是泥潭,绝不是崖壁,所以说当灾难降临的时候,我们都痛苦,但有时候想一想,可能是又一个世界在等待着我们。"
基于这样的理解,康洪雷通过《推拿》展现了很多关于生命的命题,关于生存的命题,关于盲人群体与普通人相处的命题,关于谁是病人的命题。"在想这些的时候,我也会浑身战栗,我觉得它可以作为一个电视剧的形式来体现,是一件多么奇妙而富有挑战的事情。"
◎《推拿》之回忆
"我想拍的戏在拍之前没几个被看好"
作为国内首部涉及盲人群体的题材,电视剧《推拿》在开拍前并不被看好。
说起这个,康洪雷挺无奈:"从《激情燃烧的岁月》到《推拿》,每次开拍前,我都会跟我们一些行业所谓权威的人讲,我想来拍一个戏了,叫什么什么,您觉得怎么样?大家都不置可否地看着我,没有一个人支持我。"康洪雷说,到今天为止也没有一个人在开拍前称赞过他的下一部戏是个好戏。
在康洪雷看来,其实他以往所有的电视剧作品都是人物影响了观众。"过去我们老说文学文学,文学不就是人学吗?电视剧吸引大家的是什么?是人物,有人物才能产生故事,有人物才能走进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