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康洪雷,我与他有30多年的神交,可谓兄弟情真、文友如歌。然而,此次郑重之访,却令我对康洪雷由亲密无间升华为肃然起敬!我们从他执导的电视剧力作《激情燃烧的岁月》《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谈军人、谈奋斗、谈悲壮,进而又转入电视剧《推拿》的赏析解读。据康洪雷介绍,这部电视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毕飞宇长篇小说《推拿》,《激情燃烧的岁月》编剧陈枰的加盟,让《推拿》剧本更臻厚重深透。康洪雷坦言,“这部戏太难拍了,我每天处于亢奋巅峰,探讨盲人世界让我冲动得豪情万丈!”
康洪雷评论小说《推拿》人物写得棒,塑造得人物入木三分。如实讲,《推拿》最适合做成话剧,其次适合做成电影,而最不适合做成电视剧。因为做成电视剧要填充很多情节,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中,人物性格、心态的展示都要衍生出一些故事来。没想到,拍摄过程中,演员们投入地表演几近失控,所以原来写好的剧本不得不进行改动。真正的盲人心理状态到底是什么?演员在现场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即使濮存昕等大腕演员在拍摄之前都体验生活了,但在最后拍摄时依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康洪雷说:“我跟一个盲人聊天,他告诉我,20年后我再来,他依然能说出我的名字。凭他的记忆,凭他的感觉,他虽然在视力方面有缺失,但在另外一方面就会有强于常人的地方。”康洪雷告诉记者,演员在演盲人的时候难度很大,因为毕竟不是盲人。演员可谓被吸引着并痛着。康洪雷说:“戏剧是艺术家对人物的精神探索,濮存昕也好,张国强也好,都愿意探讨、研究,去迎接挑战。电视剧除了娱乐还更需要思想内涵。”
康洪雷说:“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其实创作者要把握好‘度’。不是每部文学作品都适合拍成影视作品,这个行业需要理性,文化工作者需要具备担当意识,需要具备文化自觉,我们都应扪心自问是否履行了责任。我觉得创作者应该尊重小说里的文学价值,我做《推拿》会很注重小说的文学性。希望通过这部戏让观众得到这样的启发:不要站在强者角度去看待盲人,也不要用怜悯的心态看待他们,只有尊重才能共处,所以要构建尊重意识。这样一来,这个故事就很有趣,展示一个新视角,新维度。用新视角去看待人、世界,重新思考自己。其实,看得见与看不见,中间只隔了一层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