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业混合所有制初探:激励机制的新考验》
2014-01-16 07:52:26

    混合所有制作为一种股权制度安排,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有通过合理的利益协调和对话机制,国资与民资才能长期共赢。
    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民企影视公司行业整合正酣,国有资本意外亮剑。日前,因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注资,盛世华锐电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更名仪式,宣布在原有基础上组建国盛影业(北京)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国有资本乘着混合所有制的快车,正式加入影视产业“跑马圈地”的战团。
    伴随影视产业在2013年步入黄金发展期,行业内并购整合日趋升温。而在此之前,无论是三季度华谊兄弟参股江苏耀莱影城,还是光线传媒在四季度重金收购新丽传媒,民营资本几乎主导了整个影视产业的并购整合。如今,随着国资的进入,这一格局必将被改写。
    国资“联姻”民资
    国盛影业资本“联姻”创新性地使用了国资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形式,是这次并购的最大看点。
    北京市国资公司此前以约1亿元的价格,购买了盛世华锐电影公司60%的股权,进而组建了由国资控股的国盛影业公司。
    有关所有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无疑助推此次“联姻”的加速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及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
    北京市国资公司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授权、专门从事资本运营的大型国有投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资产总额接近70亿元,年营业收入更高达10亿元以上。而对于这家国资公司来说,控股民营电影公司,可谓是尽快踏入影视业的最佳途径。
    背靠国资平台,国盛影业不仅资金实力大有长进,融资渠道也将更为宽广。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首次“联姻”,或将开启影视产业并购新格局。
    “影视产业极度分散,通过一系列并购整合,5到10年后,我国的影视产业很有可能形成类似于美国的寡头垄断的市场局面。”上海尚世影业总经理苏晓说道。
    影视产业资本大战的硝烟才刚刚燃起。现阶段很难判断,究竟是民营资本抢占了先机,还是国有资本后来者居上。
    激励机制的新考验        

    国盛影业总经理高军在更名仪式上表示,混合所有制下,该公司已兼具国企的实力和民企的活力,但其未来发展究竟如何,一切尚待市场检验。
    根据该公司的发展规划,国盛影业在加快影视作品创作速度的同时,将提升投资规模。仅2014年一年,该公司就将有4部电影陆续投拍上映,其中3D大片《楼兰》的总投资额高达2亿元。
    另一方面,与国有独资企业相比,混合所有制背景下的国盛影业相对而言将更方便于推出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以培育影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影视人才。公司现已聘任国内知名导演和编剧担任“金牌导师”,计划在3年内培养3位新人导演,拍摄3至5部影视作品。
    但是,混合所有制作为一种股权制度安排,并非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影视行业的投资要面临市场竞争、版权保护、发行放映等诸多风险,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此外,在混合所有制下,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尤为重要,通过合理的利益协调和对话机制,避免因利益冲突导致的公司内耗不断。如此,国资和民资才能实现长期共赢。
    然而,无论发展是否顺利,作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国盛影业探索出的影视产业国资和民资“联姻”之路,对于拟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其他国有资本而言,都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