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韩剧的走红,国产电视剧何时能与其匹敌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国产电视剧的“灵魂”制造者—编剧,也似乎又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最近,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不仅带红了“炸鸡和啤酒”和“完美男人‘都教授’”,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编剧创作”、“文化发展”等问题的再思考。
长期以来,国产电视剧的质量让业内人士颇为焦虑。2014电视剧制播年会披露,按业内0.5%的收视率方能达到及格线的标准,2013年有75%的电视剧“挂科”。好剧难觅成为一种常态,甚至有人认为,去年没有一部电视剧可以称得上是“大作品”。“华剧(意为国产电视剧,相对于韩剧而言)”为何难以达到韩剧的受欢迎程度,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对此,电视剧“灵魂”的制造者——编剧,似乎难辞其咎。在众多观众、网友吐槽国产电视剧内容“同质化”、剧情拖沓、不合逻辑的同时,不少人也在好奇,这些“雷人”编剧是如何制造出“华剧”的?他们的灵感和生活有多大关联呢?
创作生活很“煎熬”
编剧方苓(化名)有一个习惯,写剧本之前一定要把家里的房间都打扫一遍。平时从不会打扫房间的方苓知道,这是“拖延症”在作祟,每次都会“挣扎”到迫不得已,她才会坐在电脑前开始创作。
方苓解释说:“其实,这是一个打腹稿的过程。”每次的创作都需要“附体”到你创作的人物上,但是,“附体”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
从参与《春光灿烂猪八戒》的编剧工作至今,方苓已经有近十五年的编剧工作经历,她也早已进入“中国知名影视编剧”行列。近两三年,方苓怀孕生子,基本停止了写作。
“写剧本很辛苦,通常就是灵魂崩溃、拖延症泛滥,每天跟自己较劲呗。”在方苓看来,这是创作剧本时的常态,“这还是最好的时候,有时甚至还会‘自我厌恶’,写东西很痛苦。”方苓说。
为了赶交稿时间,编剧董茜(化名)不得不时常让自己早上4点钟起床写作。“不过,这样也不一定能做到准时交稿。写东西是不能用时间准确衡量的。早起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是总比晚睡熬夜效果要好很多。”董茜说。
每个编剧都有自己的创作习惯。近年来,编剧翁一水每次创作时,都要远离人群,择一山清水秀之地,闭门而居,有时,一闭关就是十天半个月,让自己的心境远离喧嚣与浮躁,静下心来才能够写出优秀的作品。
然而,闭关写作通常并不是剧本创作的全部,创作前期通常需要做大量的功课,搜集和阅读资料,以及进行实地采风。
董茜保留了这个好习惯,“我的上一部电视剧是一个年代戏,上世纪40年代的。我找来很多的资料阅读,了解那时候发生的事情,揣摩那种环境下人们的心态、言行和在不同情境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对人物的塑造和剧情的设计很有帮助”。
“有时,投资方对于采风的要求并不一定相同。我会根据投资方的要求,决定是否需要去采风。”方苓说。
通常来说,一部电视剧剧本的准备周期是半年到1年。前段时间,董茜在一位制片人朋友的委托下,用了半年时间完成了一个电视剧剧本,30集,每集3万元。董茜的单集稿酬基本属于三线编剧的稿酬水平。
根据2011年媒体公布的编剧稿酬统计,分为5个梯队的编剧,而从最高层级的“一线编剧”到处于最底层级的“枪手”,收入差距每集可达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从“枪手”做起
2013年,业内已经有编剧单集稿酬叫价30万元,而枪手每集的稿酬是几千元。
有人估算,每年至少60%的影视剧本有“枪手”参与。“枪手”的主要来源,是全国超过200万人的网络写手。
“枪手”是编剧圈默认的行业规则。不过,“枪手”的界定也相当模糊。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大纲出来以后,代笔进行剧本写作的,不署名,只收稿酬,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枪手”;第二种,参与讨论和执笔,由成熟编剧定二稿;第三种则有一些文字功底,提供一些创意和剧本某些地方的润色加工。
在方苓看来,“枪手”的存在是一件寻常的事情。“凡存在都有其土壤嘛。”方苓说。绝大多数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和有编剧梦想的文字爱好者想要做编剧,都要先从“枪手”做起。
一些编剧出名之后,由于活多,一个人忙不过来,或者有些活并不是他所擅长,一般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即一个创作团队。工作室的成员其实也就是“枪手”。通常是,编剧提供思路和大纲,“枪手”负责具体创作。
编剧翁一水曾解释说,这样一种专业化的运作模式,国内引进得还不是很成熟,所以,难免会使一些作品有“四不像”之嫌。
除此之外,不得不承认,个别编剧成为一线编剧后,被商业利益驱动,对作品质量不够负责。
董茜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自己制片人朋友身上的案例。
董茜的朋友拍一部电视剧,花了每集20万元的稿酬请一位一线编剧创作剧本,这位编剧在确定了大纲后,剩余的剧本创作工作交给了自己的工作室。
然而,工作室的“枪手”出来的作品质量太差。制片人的钱已经付出,剩下的资金不够再请一线编剧,只得请资历深些的“枪手”修改剧本或是重写。也就是,制片人花了给一线编剧的20万元,最后也只是请了一群稿酬最高2万元的“枪手”。
而本身为制片人的董茜,之所以加入“编剧”队伍,也是因为在做制片人时,时常遇到品质不好的剧本,只有自己操刀去改,改着改着就喜欢上了“编剧”这个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剧高满堂曾这样评价国产电视剧:“每年生产那么多,最终真正进入市场的连一半都不到……模仿抄袭成风、低俗媚俗严重,不是婆媳、谍战,就是戏说、穿越。”
编剧权益难保障
尽管近年来,编剧的待遇有所改善,然而,编剧行业的整体状况仍然让董茜感到忧心。
不少编剧处于无单位、无保险、无保障的“三无”状态。著名编剧海岩就曾表示:“不要说与导演和演员相比,编剧现在就连一些技术人员都不如。比如我签约时,会特别在合约中注明,我的台词、细节都不能修改。但是现在很多编剧如果跟人家提出这样的要求,人家很可能就不用他了。”
2012年,《北京爱情故事》、《家有双妻》、《十指连心》等多部电视剧的编剧都曝出了与出品方的版权纠纷问题。
拖欠稿酬问题也是很多编剧都经历过的。
25岁的编剧陈梦(化名)说,自己在大三的时候第一次接活就是帮忙修改剧本,当时每集只有几千元。尽管签了合同,但陈梦连这每集几千元都没有拿到。
但她并没有继续索要尾款,“当时年纪小,有些敬畏制片方;并且当时听师兄师姐们说,这种拖欠稿酬的事情很平常,几乎人人都遇到过”。
不仅是“枪手”容易遇到这样的事情,曾做过制片人的董茜也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不过,在目睹了制片人为稿酬一事做出的积极努力后,她就打算顺其自然,不着急索要剩余稿酬了。(来源: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