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助推欧美剧明星抢占大银幕》
2014-03-19 08:53:21

电视咖进军大银幕

 

  最近,好莱坞瞄上了欧美神剧捧红的这一波电视咖,力图把他们招在自己大片的麾下。以往,美国电影和电视业之间的鸿沟很难跨越,当红的好莱坞明星年轻时会在电视上有青涩的表演,然而因为电视走红的明星却鲜有机会可以进入好莱坞。如今,这个规则被打破了。

 

  神剧《绝命毒师》不仅捧红了一众演员,也令他们收获了好莱坞一线大片的宠爱。特别是电视剧中的两位主演,布莱恩·科兰斯顿和亚伦·保尔,一个因为演的是沃特·怀特Walter White得名老白,一个因为演的是杰西·平克曼 Jesse Pinkman得名小粉。两位演员之前也在电影中不时出现,可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而现在,他们的“毒师”身份成为好莱坞电影营销最重要卖点之一。

 

  更不用说卷福和花生,与《绝命毒师》中塑造的准父子关系不同,《神探夏洛克》已经在明着“卖腐”了。根据小说改编、也是翻拍的《神探夏洛克》共播出三季,与之前的两季相比,今年年初播出的第三季愈发基情四射。很明显,编剧们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已把同人文写作内化于剧本之中了。而卷福和花生这对Couple也迅速进入好莱坞的视野,即便电影《霍比特人:史矛革之战》中二人饰演的角色没有任何“奸情”,但是电影宣传和影迷们可不管,“卷福和花生在一起”是最有力的口号,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和马丁·弗里曼想要摆脱这一身份标签,真的很难。

 

社交媒体造星术

 

                          明星都在玩推特

 

  一方面,这是以电视剧/电影代表的大众文化对流行于网络的耽美文化/亚文化进行吸纳和收编,另一方面,粉丝文化也改变着明星的生产。比如,老白小粉、卷福花生,电视的造星效应如此迅速,甚至有赶超好莱坞的势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交媒体在起作用。此前,好莱坞电影传统的营销和传播模式是明星体制和影迷杂志,而现在好莱坞的模式是Facebook,Twitter和手机。

 

  对影迷(粉丝)来说,社交媒体的网络化传播所产生的效应,可以令人感觉到主体性的确立。比如,《绝命毒师》在社交媒体上的爆炸性好评,令这部快要被停掉的剧得以继续播出。《绝命毒师》的主创文斯·吉利根在接受艾美奖时感谢了互联网。他在后台告诉记者,“我认为Netflix帮助我们活了下来。”他还说,如果没有Netflix带来的收入增长,以及网上的热议,他不相信这个电视剧可以活过两季。AMC的科利尔则说,社交网站放大了人们热议 《绝命毒师》的效应。

 

  这就是好莱坞选择电视明星的原因。好莱坞找小粉演《极品飞车》,付出的片酬远比好莱坞布拉德·皮特这样的A级大咖少,但宣传效应却不差。社交媒体效应令老白和小粉、卷福和花生这样的电视明星迅速火起来,为好莱坞的全球战略打开了新的局面。只要是有网络、能看到英美剧的地方,热门的电视明星就可以作为好莱坞的卖点,减少宣传成本。

 

  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早已成为好莱坞的兵家必争之地,而中国观众对英美剧的审美,也在间接影响好莱坞。不久前,时光网报道了中国影迷对《神探夏洛克》的反馈得到了英国媒体的关注。“BBC NEWS专门发布了一篇博客,收集了众多中国社交网络的评论,并命名为《Gay love theory as fans relish Sherlock in China》(同性的爱情理论在中国的粉丝中被津津乐道)”。

 

  如今的明星效应高度依赖于社交媒体,在美国是推特,在中国是微博。一家名为“粉丝堂”的公司自创建以来已经引进了超过100位西方艺人的微博进入中国。这些西方艺人大多与粉丝积极互动,因为对这些明星来说,他们在中国的人气也意味着更多的出镜机会。好莱坞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无法忽视庞大的中国市场,而大洋彼岸的中国剧迷、影迷的口味也在悄然改变着好莱坞。

 

规则改变?规则改变!

 

  就算敏感的好莱坞吸纳各种力量变革,但是2013年摩根·斯坦利的一份报告依然指出——好莱坞,在不断衰落,从2007年到2011年间,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税前利润平均下降了40%。

 

  与此同时,曾经被视为好莱坞“简化降格版”的电视业却享受着空前的利润以及评论界的力赞。节目的预算上升了很多,现在一些剧集每小时耗资五六百万美元,但这和电影投资相比并不多。HBO的《大西洋帝国》和《权力的游戏》中使用的壮丽场景丝毫不逊色于好莱坞视效大片,而《绝命毒师》、《国土安全》、《纸牌屋》和最近播出的《真探》也可比肩好莱坞的艺术水准。

 

  因此有了这样的景象:一边是电视明星进军大银幕,一边是电影界大腕转向电视和新型互联网公司。马丁·斯科塞斯和大卫·芬奇分别执导了HBO的《大西洋帝国》和Netflix的《纸牌屋》;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制作了TNT频道的《陨落星辰》、FOX的《史前新纪元》和CBS的《穹顶之下》;索德伯格则带着迈克尔·道格拉斯和马特·达蒙拍了《烛台背后》,收获了去年艾美奖(美国电视业最高奖)包括最佳影片、导演和男主角在内的11项大奖。

 

  事情正在起变化——技术变革、资源共享,电视、电影、互联网,三者互相借力,在好莱坞一切皆有可能,规则正在改变。

    

    有人说,好莱坞已巨星不再,因为没有人能够带来绝对的票房保障。而最近逐渐崛起的一批新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热门系列剧的主演。他们拥有忠实的支持者,广阔的影响力,高频的热门社交媒体讨论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看起来更新鲜更能引起好奇。(来源:Mtime时光网)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