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井喷,电视剧市场冷清
2014年上半年电视剧纷纷为综艺让出黄金档,广告花费放缓,电视进入资源调整期。
1.季度喜剧类栏目异军突起,原创综艺栏目打响“逆袭战”。
2.季度季播栏目井喷,节目类型多点开花,各家卫视先后推出30余档节目,除少数王牌节目属“续播”外,80%以上是新面孔,节目类型堪称多样,明星真人秀更成为比拼重点。
电视剧:与综艺的热闹景象相反,今年上半年电视剧市场较冷清,与2013年下半年相比,下降9%,同比下降16%。但从今年上半年的电视剧制作备案数量相比2013年同期并未产生太大波动,仅小幅下滑3%。
广告投放:电视媒体2014年上半年广告花费增长放缓,仅为1.9%。从各级别电视广告刊例花费增幅及时长的同比变化来看,电视再次进入资源调整期。
省级卫视格局
湖南卫视依旧保持排名第1,为超级卫视,其剧场平均收视达0.95%以上,季播及常规综艺均破2。随后为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为一线卫视,剧场平均收视在0.85%以上,周末季播综艺有收视超过1.5%的。北京、山东、深圳、安徽和天津卫视位列二线领先卫视,剧场稳定,综艺表现平平。
综艺节目收视
电视屏收视:2014年上半年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率TOP20榜单中,湖南卫视有7个,浙江卫视有5个,东方卫视有4个,江苏卫视有4个,湖北卫视1个,安徽卫视1个。
网络屏单集播放量TOP10:独播综艺点击不及联播。2014年上半年综艺节目在视频网站集均播放量TOP10榜单中,全网联播的节目点击量明显高于独播,其中深圳卫视的《来吧孩子》单集播放量居首。此外腾讯视频的《你正常吗》作为唯一一档视频网站自制综艺跻身榜单,可见视频网站的内容制作实力越来越强大。
娱乐综艺成主流,亲子热继续升温。2014年上半年网民对综艺节目题材偏好的调研中,综艺娱乐类因为内容轻松搞笑,推出时间最早,拥有较大的受众群,且为当下综艺节目中的主流类型,因而成为网民观看的首选。亲子类节目由于爸爸系列节目火爆荧屏的带动,网络人气也急剧上升,成为仅次于综艺娱乐类的网民选择综艺类型。
芒果TV独播试水:好的内容受播出渠道的影响甚小。今年5月湖南卫视宣布明年所有节目将在芒果TV独播,并且以《花儿与少年》在“芒果TV独播”大胆试水。受独播战略影响,节目开播前3周网络收视处在较低水平。不过依靠独特的节目内容、大量的娱乐互动和全方位的宣传引导,播出第4周起《花儿与少年》的视频点击量突破2,000万次大关,至大结局周视频点击量达到顶峰,将近4,000万次。最终《花儿与少年》二季度视频点击量累计达1.68亿次。
电视剧收视
2014年上半年度电视剧TOP10平均收视1.3%,同比下降16%。2014上半年收视冠军《宫锁连城》收视率1.5%,而相比2012年的《宫锁珠帘》2.5%的收视率整整下滑1%。此外收视前20的电视剧基本被中央综合、湖南卫视和中央8套3大频道垄断,占比超过80%。
电视和网络受众人群存差异:比对收视率TOP10电视剧和网络播放量TOP10电视剧,2个榜单中有4部电视剧不同,在网络播放榜中排名第2、3位的《最美的时光》和《妻子的秘密》则均未进入收视榜的前10名。这说明中国的电视剧市场划分成电视受众群体和网络受众群体2个消费需求不同的群体,这2个群体在电视剧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电视媒体广告投放
电视媒体2014年上半年广告花费增长放缓,仅为1.9%。从各级别电视广告刊例花费增幅及时长的同比变化来看,电视再次进入资源调整期。中央台广告时长调整明显,刊例花费随之受到影响,降幅达11.1%。省级卫视白天广告资源量变化较大,而在20~24点的竞争中,省级卫视的广告时长压缩幅度是最小,因此刊例花费仍有4.7%的增幅。今年上半年新闻时事类、电视剧类和综艺类节目三驾马车的资源承载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同时一线省级卫视在价格高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广告主的投放费用或有转向其他卫视的倾向。
“三重大山”压迫,电视剧市场显颓势
今年以来电视剧产量不断滑坡,在电视政策收窄,综艺节目热播和网络剧崛起“三重大山”的压迫下,真正留给电视剧的市场份额并不多。
限制性政策频繁出台
从2014年初至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频繁下发针对电视行业的限制性政策。在这些限制性政策中,对电视剧市场最具冲击力的要属“一剧两星”政策,按照这一政策,从2015年起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档时段联播的综合频道不得超过2家,同一部电视剧不得超过2集。对于一线卫视来说,它们依然有实力去选择独播剧,而对二、三线卫视来说,应对版权过高的方式就是合力购买,分摊成本。但在“一剧两星”政策下,只能2家同时购买,成本压力高出1倍。根据数据统计,2014年1月至6月,民营电视剧公司制作的电视剧在卫视频道播出量为1.2万集左右,与2013年下半年相比下降9%,较2013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6%。
综艺节目成为广告大户
在电视剧市场缺乏创新,无力“突围”的情况下,吸金能力强的综艺节目开始受到投资者青睐。从2014年初到现在,各大卫视新开播的综艺节目已经不下30档,不少节目已经跨入了“亿元俱乐部”取代电视剧成为电视台“顶梁柱”。与电视剧相比,综艺节目周播的播出方式、数月的播出周期以及半年甚至更长的营销周期,更容易制造能吸引观众的电视热点。而且一部中等成本电视剧的购片款足够制作一季大型周播综艺节目,因此电视台资源将开始向综艺节目转移。
2014年上半年综艺节目冠名费榜单前三甲为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2》(冠名费3.12亿元)、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3》(冠名费为2.5亿元)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冠名费为2.4亿元)。《爸爸去哪儿2》冠名费比第一季翻了10倍还多,参照此前1.5亿元的标底价,溢价率高达108%。近日一份4季度卫视季播新节目招商价格表中也有多档节目招商价格过亿元,比如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独家冠名费为1.3亿元每季;北京卫视《造梦者》独家冠名费为1.2亿元每季。
网络剧搭上顺风车
2014年以来网络自制剧成为各大视频网站手中最具潜力的王牌。随着今年《不可思议的夏天》、《暗黑者》、《午夜计程车》、《匆匆那些年》等一系列口碑和收视率双高的网络自制剧的出现,观众开始逐渐改变对网络自制剧的偏见,像一些大型视频网站都看准了商机,将数亿元的资金投入网络剧的制作中。网络剧本身变现能力很强,一种是贴片广告,一种是网络剧本身的植入和赞助,高投入的网络剧会有一个周边效应。今后网络自制剧将慢慢发展到与传统电视剧分庭抗礼的地位。(来源:媒介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