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电视剧领域在全面开花之际迎来了另一个曙光——网络自制剧元年。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万万没想到》系列,有让万千网民集体追忆青春的《匆匆那年》等等。而有了网剧的入市,传统电视剧版图受到剧烈的冲击。
传统电视剧式微 网剧顺时而出
2014年1月,年轻观众最为集中的湖南卫视开年大戏锁定红色题材人物传记,收视率陷入低迷;
2014年7月-10月,黄金档进入“暑期中国梦”,年轻人喜欢的古装、偶像剧等题材暂别卫视黄金档;
2014年9-10月,黄金档集中播出“爱国主义题材和反法西斯题材电视剧”,年轻人爱看的剧急缺;
2014年12月,海外剧于国内延迟半年播出的消息确认,全球同步追剧时代或结束。
至此,2014年电视观众中的年轻观众逐渐从传统媒体转移阵地,宣告着中国网络剧开始了自己的新世纪。
网剧大势而起 传统电视剧遭遇劲敌
2015年第一季度,网络自制剧继续保持着较高视频点击量,搜狐出品的《匆匆那年》和爱奇艺出品的《废柴兄弟2》领跑,乐视《拐个皇帝回现代》位列第三。但整体来看,优酷网却整体领先自制剧,凭借集体优势,所有自制剧点击量超过3.8亿。
80后校园爱情故事《匆匆那年》改编自九夜茴的同名小说,这是一个强IP的代表作品。据最新资料显示,目前《匆匆那年2》广告招商已逼近亿元大关,是目前为止网络自制剧交出的分数最高的商业回报成绩单。
《废柴兄弟2》为续集作品,网络基础好,作为需要高密度笑点的情景剧,本剧发挥了开心麻花的特长。
另外上榜的《拐个皇帝回现代》《谢文东》《暗黑者》《STB超级教师》皆为小说改编。
我们可以发现,“现象级网络剧”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1. 深挖屌丝文化。选择接地气的屌丝文化,满足用户情感需求。
2. 名作系列剧。目标群体明确,塑造强有力的品牌内容和口碑效应。
3. 强IP精品化。经典小说改编,拥有粉丝基础和扎实的剧作基础。
4. 涉案悬疑题材。以高智商推理剧情取胜,视角新颖、逻辑思维缜密。
与传统热门电视剧台网联动,动辄10亿以上量级的点击量相比,网络单渠道的影响力目前还难以抗衡主流电视平台。但网络自制剧的崛起速度惊人,未来的想象空间依然很大。若反哺卫视,或优质资源融合到位,未来网剧和传统剧“英雄不问出处”的境遇可期。
网剧机遇与挑战并存 高速碰撞传统电视剧
疑问一:网络剧靠什么盈利?
不像普通电视剧有电视发行和网络发行的双重收益,制片公司和视频网站联合做网剧,都无法获得那种发行的收益。并且大多数网民都习惯了免费时代,网络剧付费在一定时间内是很难实现的。也有出现过“网剧反哺电视台”的言论,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反响平平,这也就断绝了一条走电视台方式的营销模式。总的来说,网络自制营利模式仍在“摸索前路”,网络视频商期待适用于未来网剧的盈利模式的出现。
疑问二:网剧如何吸引观众?
不同于电视台本身具有巨大的流量基础,网剧如何通过单渠道的影响力把握住观众?
1.投入成本孵化强IP
网络自制剧选择改编的IP时,多是选择在网络上已经发酵了至少两三年了,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的强IP,这样在推出时首先有了话题度和关注度。
2.整合优势资源
近来网剧制作强势整合著名导演、编剧以及有实力的影视公司,甚至一些电视台也投入了前期布局。这股整合的力量完全可以媲美电视台的优秀制作。
3.多种途径增加附加值
所以对于一个原创的IP来说,除了网络上的自己发酵以外,可能还需要其他的途径来帮助发酵,才能达到想要的价值。比如和热门电视剧共同制作番外,在电视剧播出的同时推送网剧,让整个品牌一起发酵创造连带价值。
4.精品内容才是王道
“网剧”只是一个名字,以后将和电视剧没有任何区别,并且为了培养观众,应该告别恶搞、低俗、哗众取宠的内容来博取眼球的方式。一个精品剧,肯定经过了评估、包括数据的推算、对题材的把控、对现在年轻人的定位这些必要的评估标准才能在网络上播放。把握住最主流的年轻受众是网络剧制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疑问三:网剧和传统电视剧相比的优势和劣势是?
优势:
· 题材选择上可以剑走偏锋,寻求题材差异化,实现突破创新
· 在电视剧主流受众——年轻观众的争夺上,比电视台更具先天优势
· 符合碎片化时代观剧模式
· 制作周期短,适应市场需要
劣势:
· 1.网络剧的收视及流量还是不能跟上传统电视剧
· 2.网络剧盈利模式仍然值得探讨
相关专家称,2014年网络剧尝到了硕果,2015年也就被预计为井喷式爆发之年,但能否把网络剧的井喷状态延续下去,我们明年的这个时候才能再见分晓。(来源:电视剧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