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名为《王海涛今年四十一》的电视剧在各地电视台播出时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这部以实际年龄也是41岁的男演员张国强扮演的王海涛为主角的电视剧,讲述了一个重组大家庭的种种悲欢离合,虽然都是家居小事,但因为剧情张力十足、角色众多且个性鲜明。此外,由于在播出前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打造成中国第一部季播剧,因此这部《王海涛今年四十一》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在得知播出后的较好反响后,该剧编剧郭靖宇已在微博上表示很有可能继续拍《王海涛今年四十三》、《王海涛今年四十五》……而这种尝试如果真的成功,将完全有可能为我国电视剧的生产和播出带来一种新的模式。
所谓季播剧是一种电视剧播出模式,美剧是其最为典型的代表,一般一年播出一季,每一季有固定的集数,每一集有固定的时间长度,季与季之间以相同的人物设置进行串联,并以每季全新的故事推动角色命运的变化。这种季播模式不仅催生了大批的经典美剧,例如播出了10年的《六人行》、播出了4年的《越狱》,以及仍在继续播出的《生活大爆炸》和《24小时》等,还造就了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大批中国人在内的美剧迷。而对于身处美国之外的美剧迷来说,每到新剧集播出之时守在电脑前等待更新,甚至已经成了一种有如“仪式”般的行为。
不仅仅是美剧,其实在长期的制作和播出过程中,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视剧播出模式,例如很多日剧采取每部11集、一周一集的方式播出,由于集数较少,所以大都节奏简洁明快;而韩剧一般都较长,靠真实地还原生活场景来打动观众;港剧则一般以20集为限,不仅能够在固定的集数内讲述完整的故事,而且具有鲜明的香港特色。
我国是电视剧生产大国,剧集的年生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但每年生产出来而没有能够播出的剧集数量恐怕也是世界第一,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也成为了困扰我国电视剧市场发展的一个痼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有播出渠道不够充足之外,与我国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模式也有一定的关系。
单就播出模式而言,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更不是说把美剧的季播模式套用到国内就一定能有很好的播出效果。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不论是美剧的季播,还是日剧和韩剧的播出模式,其背后都有一套适应市场的制作机制在支撑,其各自不同的播出形式正是这些机制的一个反映。比如,季播的美剧在播出前都会首先制作试播剧集,并播放给用来测试的观众看,只有当这些剧集在测试观众那里取得了好口碑,制片方才会将大量的资源投入进去制作第一季的剧集,而每年一季的播出方式也使得可以在制定每年的制作战略时,很方便地砍掉那些收视率差、市场反响不好的剧集。再比如,由于每周只播出一集,因此每周都会有5部新剧集同时播出,这就使得日剧的收视之争异常激烈,只有制作精良的剧集的制作人和编剧才有可能获得制作下一部的资源;同样,由于采取随时根据观众的反馈来调整剧本的制作方式,长篇韩剧才能在较长的播出过程中一直抓住观众的收视心理。
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的播出模式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尊重市场规律、注重前期调研,因此能够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有可能获得收益的领域。反观我国电视剧市场,其制作和播出模式则显得很无序,仍然停留在依靠明星演员或者大牌导演效应,甚至依靠绯闻等炒作手段的原始粗放阶段。而不尊重市场规律的结果就是大量的资源浪费,从这个角度来看,完善我国自己的电视剧制作和播出模式是一件非常急迫的工作。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