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的“大团圆”结局,或许可以不再令电视机前的观众“求而不得”——今晚在东方卫视落幕的电视剧《家常菜》,在征求观众意见后,改变原定悲情结局,将把观众认可的美满结局搬上荧屏。
《家常菜》“顺应民意”改结局,不是业界对剧集结局第一次“动手”。改换剧情、结局分播,从《宫》《回家的诱惑》再到《家常菜》,“结局大战”今年趋于白热化。然而,打着“尊重观众”的旗号玩颠覆,究竟是诚意十足,还是空有噱头,还得由观众的反馈说了算。
观众拍板“定”结局
《家常菜》中,黄志忠扮演的男主角刘洪昌“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独力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成为不少观众心目中 “新好男人”的典范。按照剧情发展,虽然由何琳饰演的杨麦香及由童瑶所扮演的文远都钟情孑然一身多年的刘洪昌,但刘的情感归属一直悬而未决。不少观众反映苦情戏太虐心,希望看到一个比较美满的结局。《家常菜》导演安建也表示,《家常菜》新版大结局确有其事,观众可通过短信票选的方式决定剧情最终走向。刘洪昌的命运将会如何,完全由观众拍板决定。为此,播出方东方卫视也召集了剧集原班人马重聚拍摄,煞费苦心。
《家常菜》对结局的改动,不是电视剧荧屏“结局大战”的第一声枪响。年初,清穿剧《宫》的编剧于正宣称为《宫》拍摄了三个结局,喜剧、悲剧、开放式结局各一,最终播出哪个视观众反应和收视情况而定。但在湖南卫视播出大结局后,有观众认为:“播出的结局和DVD中一模一样,感觉只是炒作。 ”看来,虽然推出了观众选结局的新模式,但观众手中的定夺权依然有限。
竞争激烈求创新
针对当前电视荧屏 “结局大战”的现象,专家指出,观众有了对剧集结局的“生杀权”,表面是制作方和播出方更尊重观众意愿的结果,实则是电视剧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表现。在剧集制作完成并播出后,片方不可能对主体剧情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在结局上做文章,不仅吸引观众在剧集播出伊始便给予关注,更让观众获得亲身参与的投入感。
然而,若是像《家常菜》那样将原班人马重聚拍摄新戏份,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或许正因如此,不少剧集对于“观众定结局”的尝试,还只是停留在概念之上,让观众有上当之感。刚在湖南卫视播毕的《回家的诱惑》,采取结局分播的形式,将结局拉长为前中后三篇、其间用广告填充,且又在深夜档播出,“逼着”观众追看,让不少上班族大呼“苦不堪言”。
“结局大战”,诚意为王
大玩噱头也好,票选结局也罢,重要的是观众意愿是否得到了尊重。《宫》对于“三版结局”的炒作,让剧集赚足了眼球,观众却感到被“忽悠”;结局分播的形式被不少播出平台采纳,却是以牺牲观众的信任为代价。无论是“回锅”结局,还是结局分播,都是为了拉动收视——但以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做牺牲观众利益的 “自杀式”宣传,无疑是饮鸩止渴。
专家指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电视剧制播方推陈出新、改进播出方式的做法值得肯定,但仍要以尊重观众的原则为先。说到底,“诚意”才是赢得观众的王道。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