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师,一个被“坏消息”笼罩的行业。
从《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烟火师郭岩因假炮弹爆炸而不幸身亡,到Selina、俞灏明拍戏时被炸伤,似乎只有在这个时候,烟火师们才会获得媒体的关注。和这个行业相连最紧密的一个词,大概就是“乱象”。
而在刚刚过去的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表彰大会上,一位烟火师获得了“十佳主创”,他叫陈宝件。“这是十多年来,第一次有全国行业大奖颁发给烟火师,”陈宝件说,“把我们称为主创,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陈宝件为我们讲述了,作为主创的烟火师艺术价值究竟何在?商业大片时代,这个行业又将如何发展?
工作中的陈宝件老师
烟火师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
陈宝件入行已经20多年,十几岁的时候在第65集团军当工兵,赶上八一厂拍《大转折》,认了师傅入了门。他见证了这个行业最辉煌的时候,也见证了它从一盘散沙到一个团队重新凝聚的过程。对于这个职业,他坦言,入行是意外,但入行之后,就被炸药所爆炸产生的魅力深深吸引,欲罢不能。
“我们烟火特效,不仅仅是挖坑、埋点炸药的,”陈宝件告诉我们。提起烟火师,人们想到的就是“埋炸药的”“放烟的”,好像是一个简单到群众演员也可以完成的任务。其实不然。好烟火师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影视全才”,他们需要:
懂技术
这是烟火师的标配,对于烟火师来说,安全是第一位的。他们大多都是物理化学专业毕业的,或者出身部队爆破专业的。对于爆破技术熟悉且专业。“安全,一定要保证安全,国家现在规定,烟火师也都是要‘持证上岗’的,”陈宝件告诉我们。
懂剧本
“我要让这个人死,是悲情地死还是壮烈地死?是一炮炸死还是翻转九十度?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根据剧本沟通的。”不看剧本的烟火师不是好的烟火师。只有清楚导演的构思,剧情的基调,才能做出更加适合和震撼的效果。
懂灯光
“雨雪特效的时候,一定是打逆光,因为如果不是逆光,就看不出效果来了。”陈宝件说。烟火爆炸的时候,就要灯光师将补光调的低一点,这样才能最好的突出火焰的效果。
懂服装
“在演员身上装炸点的时候,需要与服装师沟通衣服的大小材质,根据衣服的材质不同我们会用不同的药量,而服装师也要配合炸点的大小去设计衣服,避免穿帮。”
懂台词
“一段有对白的戏,背景需要一个爆破的环境,那我们一定会在两个人对话中间的空隙中爆破,否则爆破的声音就会挡住台词,做后期时就会降低爆破的声音而凸显台词,这样后面的爆破效果就白做了。”
懂镜头
“不懂镜头的烟火师是做不出好的效果的,你拍你的,我炸我的,结果我都炸完了镜头还找不到在哪里”。事先与摄影师的沟通,用什么镜头,什么景深,炸点在哪里,摄影机如何运动,都是成就好效果的必要条件。
懂演戏
“有小女孩拍战争戏,她就是不敢跑过炸点,这时候我就会自己跑一遍给他看,证明我们是安全的”。陈宝件说到这里自己笑了起来,记忆又回到了拍摄现场。
烟火师其实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他们既不空洞的想象,也不鲁莽的实验,技术加艺术,思考加行动,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全才。
现场爆炸图
不是技术实力跟不上,而是思想观念跟不上
讲到国内影视剧,特别是战争戏,人们总觉得爆炸不过瘾。为什么国内无法设计出像《血战钢锯岭》那样极具冲击力的战争效果呢?真的是因为我们的技术达不到么?
“人们更青睐好莱坞大片,其实像那样的特效,我们的技术也可以实现,但是中国却没有出现这样的影视作品,不是我们的技术达不到,而是人们的思想跟不上,”陈宝件认为从3点着手,能让中国影视剧的烟火效果更出色:
第一,导演和烟火师之间进行更明确的沟通。导演对烟火师的要求要尽量具体,艺术要求越明确越好,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把这个人炸死”或者“明天把这个屋子炸了”,但是怎么个死法,炸掉一个什么样的屋子,炸成什么样的效果?这些没有详细的效果要求,烟火师是很难执行和设计效果的。
“有的导演,会具体要求,给我炸这个车,要求车垂直炸离地面一米五,然后再翻九十度。这样的效果,不是仅仅靠炸药就能实现的,要有设备辅助,三十个人,六到十个小时,我们就可以做出来。”他说只有规定的越具体,烟火团队才能实现越震撼的效果。
第二,国内外思想的不同。很多战争片,如果爆炸场面非常刺激,国内审核就不好通过。但其实战争就是残酷的,战争没有赢家,血肉模糊的场景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轻易发动战争。
第三,给烟火师更多创作时间和创作空间。有些影视剧的拍摄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好的效果,但其实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好莱坞的很多大片,一个人从窗户里炸出来的镜头就要拍半个月,反复试验最佳效果,但在中国这个镜头如果拍半天,很多剧组可能都接受不了。”陈宝件开玩笑说到。“很多人说你给我做出一个这样的效果来,没有问题,但是,你得给我时间,让我去做研发做实验,最终才能得出最好的效果来。”
爆炸现场图
我在前场打仗,后面要有能给我造枪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影制作更多的依靠后期技术,甚至很多电影就靠几个人,一块蓝布就能完成。但实际上,就呈现效果来说,模拟的永远是模拟的,永远不会比真实的效果更好。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在房顶上起火的镜头。电脑制作的火都是从一个地方抠出来的,火都一样大小。而如果让我们烧,我们会再前景铺小火,后景铺大火,这样出来的效果是没法比的。”
陈宝件告诉我们,即使特效能做出烟雾的特效,但是那些在镜头前漂浮的细小颗粒,随风变换的烟雾形状,永远不可能比真实烟雾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无论后期如何发展,烟火师都是不会过时的职业。
过去的烟火师多采用“师带徒”的制度繁衍,因此行业里人少活儿多技术乱,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关于烟火师的报道如此之负面的根源。为此国家将烟火师归入爆破行业,有专门的从业资格证,并且具体规定一个烟火师同时接戏的数量,这让烟火师的门槛和安全度都更高了。
除去经验技术的熟练,未来烟火师将更多依靠的是团队科研。“这一定是一个工业化的行业,后期的团队科研必不可少,”陈宝件说:“很多优秀的摄像,都是带着机器在爆炸群里跑着拍摄的。因此对我们而言,保证炸点的画面效果、保证演员和摄像的安全、保证现场统筹的秩序等等都是需要兼顾的。”这些方面的实现,决不可能依靠个人的力量和经验完成,必须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做支撑。陈宝件说他所在的依山汇海公司,就拥有强大的研发力量,也正是这些关键的技术支持,让公司的烟火师集群在拍摄现场能觉得心里踏实。“这就像我在前面打仗,后面必须有能给我造出枪来的,”陈宝件说。
“在未来,单纯依靠经验的烟火师一定会被淘汰的”陈宝件说,烟火师一定会集团化公司化,并且在后方有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的支持。因此烟火师一定要打破个人观念,树立团体意识。将爆破做到定时定量定规范,这样才能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做出更宏大更震撼的效果。
“人们看到的是烟火璀璨,是画面上的完美呈现,但看不见幕后的烟火工作人员,”陈宝件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十佳主创
陈宝件:北京依山汇海影视科技公司公司烟火师。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制片业十佳表彰大会十佳电视剧主创。代表作品有电影《邱少云》、《大局》、《战国》、《我的军号》、《塞上情仇》,电视剧《三八线》、《暗战凤云》、《尖峰》、《野山鹰》、《擒蛇毒牙》、《Z计划》、《夺樽》、《怒放》、《天狼星行动》、《枪花》、《俘虏兵》、《兴国,兴国!》、《解放大西南》等。
文章来源:王 桢 编/ 杜若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