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专访|胡海昕:剪辑更需要的是剪辑以外的东西》
2017-07-21 02:37:39

文/ 王 桢  策/ 钱 婧

“ 胡海昕,剪辑师。30岁之前,他在中关村卖过电脑,在饭馆端过盘子,做过销售,开过电脑公司。30岁的时候因为在公司销售非线编软件,从此了解并热爱剪辑,从MV剪辑到电视剧片花剪辑,再到《余罪》《小别离》《胭脂》等热播剧的剪辑指导,担任电视剧《择天记》的后期导演。胡海昕说,电脑技术使他入了剪辑的门,之后才发现,剪辑更需要的其实是剪辑以外的东西。

 

 

胡海昕工作照

《择天记》是一部玄幻主义的作品,剪辑这样的作品与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有哪些不同吗?

《择天记》是一部强情节剧,但其实它的剧情设计并不复杂,大量情节的背后突出的都是人物成长。也因此这部玄幻主义作品其实最突出的并不是“玄幻感”,而是“少年感”。我们通过情节的设置来反映少年陈长生长大成人的心路历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励志的,是容易让人热血沸腾的,所以说到底这部戏讲的是一个生活态度的问题。

所以对我来说,这部戏所不同的地方并不是故事的叙事方法,而是在玄幻主义形式的表达方面。比如视觉效果,在剪辑中我会更多的考虑一个镜头做完视觉效果之后的样子,如果效果好,那就会用这个镜头;如果镜头本身不错,但是不适合做视觉效果,那我可能就会选择换掉这个镜头。

除此之外,在《择天记》的剪辑过程中,我会打破一些时空关系的顺序,沿着观众的心理期待去讲故事。

 

 

电视剧《择天记》(2017) 剧照

剪辑是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标准或者理念吗?

我的第一原则就表演的好坏,剪辑最根本的任务是把演员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因此表演状态好的片段我就会用。如果没有,我就会寻找更符合作品逻辑的去使用。

当然我也会有一些自己的尝试在里面,比如电视剧《一仆二主》中我曾把第一集的戏调到十几集上,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制片方希望其中一条主线晚些进入,一方面又满足了整个电视的逻辑顺序。

如果演员的表演能够达到剧本和戏剧的要求,剪辑的作用就是将一个个镜头连起来而已。我经常和徒弟说,文章是一个个字组成的,片子是一个个镜头组成的,每个人的镜头都一定要有存在的理由。我自己对于艺术是没有标准的,只要能呈现给观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我就会用,因此我理解的剪辑是非常简单的。

 

 

电视剧《一仆二主》(2014) 剧照

所以剪辑是从观众的视角去看问题?

我判断的角度就是观众,而不是导演或者制片人,他们说好看与否都不能替代观众,比如说导演自己的戏,他怎么看都会好,也有人怎么看都不好,这些都无可厚非,重要的是你能否站在观众的角度看。

所以我希望每一场戏都是有重点的,我希望每一分钟,观众看完后,都是有收获的,哪怕是仅仅是画面美。如果这场戏没有重点,没有表达,就是在浪费消费者的时间,就可以删掉了。这是我的判断,我会把重点突出出来。

如何突出重点呢?

戏剧的核心是人,所以我们要突出的就是人物和人物的内心,这就是重点。不管是爱情剧的美好,动作戏的紧张,都是通过人物的内心来呈现的。这个过程需要从前期剧本准备,到演员的表演,再到后期制作,每一个环节的认真呈现,任何人都不能夸大自己的作用,都要服从戏剧本身。

比如《小别离》里面我们就是用故事和冲突去塑造了海清饰演的霸道妈妈。再比如《余罪》里面张一山饰演的角色,我们会用很多的事件来表达,但是事件的作用就是突出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所以常常人们能记住这个人物的性格,却记不清具体的情节,因为情节的作用就是塑造人物。

 

 

电视剧《小别离》(2016) 剧照

像《余罪》这类的犯罪剧情片的节奏如何把握?

我们习惯说这部剧的节奏怎样怎样,其实节奏在哪里?不管是长镜头也好还是碎镜头也好,都不是影响节奏的主要方面,真正的节奏在观众的心里。在剪辑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个地方能提供给观众什么,我时常感觉我在剪辑的过程中已经和观众互动了。因为你在和一个人沟通,你的工作也就变得有趣了。

在剪辑的时候我经常找一些人来看,大多是我们公司的行政人员。我就问一个问题,好不好看。我们作为专业的剪辑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有很多杂念,这些杂念会变成一个束缚你的藩篱,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其实未必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普通人的意见,不管是导演还是电影制作中的任何环节,都要尊重观众的感受,尊重观众的观赏习惯和心里。

 

 

电视剧《余罪》(2016) 剧照

尊重观众,包括会尊重观众的批评和建议吗?

2010年的时候我做过一部电视剧叫《请你原谅我》,吴秀波演的,当时我还很喜欢。后来我看到网友的评价,觉得太有意思了。你明明是这个意思,但是网友居然会那样想,我就知道任何的一种看法或想法都有它的道理所在,对于这些意见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起码我是个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的核心是尊重。

我最看重的是对这个戏产生非议的,不管是什么样的评论,能给出意见最重要。如果是真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会去改变的。对于观众来说很少说一部戏剪得好坏,都是说演员或者剧本的好坏,所以如果前面人做的很好,而在剪辑上出了问题,其实是对前人的不负责任。当然我不喜欢责任这种抽象的词汇,我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凭着自己的心让自己做的东西有趣一些,有时候我自己剪一部戏,剪着剪着就噗嗤乐笑了。

 

 

电视剧《请你原谅我》(2011) 剧照

除了技术,还有哪些方面会对剪辑产生影响?

我并不觉得剪辑师真的要去学多少技术方面的东西。我以前也是崇尚技术,但是我现在发现剪辑更多的需要剪辑以外的东西,技术只要能满足你的操作需要就可以了。

比如说你要看书,像我经常读一些价值观和心理学方面的书,也经常听歌,因为歌曲也会渲染拓展你的戏。当我遇到一场感情争吵的戏,你放一段的很舒缓的钢琴,马上就诉诸情感了,观众看到的是整两个争吵的夫妻异常可怜。你要没有课外的阅读,你很难在这一刻想到这些。因为你了解家庭婚姻的本质,所以你才会明白,夫妻真的是不太好,因为太近了,任何人之间不能太近,在这个角度上看就别有意味了。当你从不同的视角去看,观众也会感受到你的视角,观众也会受到你的启发,那时候会形成一种诧异感,会产生悬念。

比如要不断提高自己,我之前上过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和文学系的进修班,摄影系的课程对我在后期镜头和审美的把握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文学班则从剧作和结构上带给我分析影视剧的新角度。

我们在其他领域的学习,都是往根上深入的,回到剪辑中,都能让你看到不一样的视角。

十佳主创

胡海昕,剪辑指导,后期导演。代表作有电视剧《余罪》《小别离》《胭脂》《择天记》等。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