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网络视频在规范中快速发展》
2017-08-07 07:47:14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了1.1 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6 年底的95.1%提升至96.3%。

 

 

2017年上半年,网民使用手机和电视上网的比例较2016年底均有所提升。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6.3%,较2016年底增长了1.2个百分点;智能家居行业快速发展,智能电视作为家庭娱乐设备的上网功能进一步显现,使用电视上网的比例为26.7%,较2016 年底增长了1.7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55.0%、36.5%、28.7%,较2016 年底分别下降了5.1、0.3和2.8个百分点。

网络娱乐类应用

2017 年上半年,网络娱乐类应用进一步向移动端转移,手机网络音乐、视频、游戏、文学用户规模增长率均在4% 以上,其中手机网络游戏增长率达到9.6%。网络游戏行业营收规模显著增长,游戏与IP其他环节产业的联动日益加深;逐步推进的生态化和崭露头角的国际化是网络文学行业2017 年上半年的两大主要发展特征,版权收入有望成为行业营收增长的核心;网络视频行业,各大视频网站均布局包括文学、漫画、影视、游戏及其衍生产品的泛娱乐内容新生态,生态化平台的整体协同能力正在逐步凸显;以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为核心的网络直播业务保持了蓬勃发展趋势,运营正规化和内容精品化是当前发展的主要方向。

社交平台

2017 年上半年,各类社交平台内部聚焦优质内容生产,外部积极与多产业拼接融合。从行业内部来看,内容成为各社交平台体现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平台成为连接优质内容生产方和用户的窗口,内容生产方从专业媒体、公关机构、大V 向网络红人、粉丝及普通用户延伸。内容品质的不断提升,提高了用户付费意愿,推进平台进一步完善优质内容付费服务模式。同时,社交平台进一步推进用户分级,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服务,提高优质内容推送的精准度,提升用户的会员付费意愿。从行业外部来看,社交平台的移动性使行业不断与其他领域拼接融合,从网红、直播、社群等紧密相关的细分领域,到广告、游戏、电商、金融、O2O 等,在相关产业链寻求更大发展及变现机会。广告仍是社交平台商业化的主要模式,2017 年上半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综合社交平台基于用户属性与兴趣,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展现方式,开展精准广告推广。

网络视频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65 亿,较2016 年底增加2026 万人,增长率为3.7%;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5.2%,较2016 年底提升0.7 个百分点。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5.25 亿,与2016 年底相比增长2536 万人,增长率为5.1%;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为72.6%,相比2016 年底增长0.7 个百分点。

 

 

2017 年上半年,网络视频行业继续在竞争中发展,各大视频网站都在努力布局包括文学、漫画、影视、游戏及其衍生产品的泛娱乐内容新生态,生态化平台的整体协同能力正在逐步凸显。

政策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视频行业内容监管审查,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继2016年对直播节目、新闻信息服务、网生内容进行监管后,2017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强调网络视听节目要与广播电视节目同一标准和尺度。政策管控有利于行业整体内容质量提升,对各播出平台的内容布局产生较大影响。

视频内容方面,版权内容趋于稳定,自制内容迅速发展,短视频内容重获关注。2017年,各大视频网站依旧花重金购买版权剧、版权综艺节目以保证流量,同时也加大对自制剧、自制综艺节目的投入,大阵容、大资本、大制作正在成为网络剧、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的新常态。大型视频平台内部的影视企业也加速进行上游布局,实现对影视IP 的全产业链开发,为视频网站提供内容动力。此外,各大视频网站在今年都将短视频列为自身娱乐生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视频内容的长尾效应。

商业模式方面,视频广告形式不断突破,用户付费、衍生产品迅速发展,视频网站盈利模式多元化。近年来,网络视频内容营销潜力不断爆发,除剧内植入广告外,剧外原创贴、创可贴、移花接木等创意式植入渠道备受广告主好评。同时,视频用户付费习惯逐渐养成,用户付费市场急速增长,依托于影视剧IP 的其他收入模式,如游戏、衍生周边等业务收入规模也得到增长,促进行业盈利良性循环。此外,视频网站的直播频道/直播产品、短视频的繁荣,都会带动增值服务模式发展。

网络直播

从网络直播的内容类别来看,游戏直播和真人秀直播用户使用率明显增长。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 亿,占网民总体的45.6%。其中,游戏直播用户规模达到1.80 亿,较去年底增加3386 万,占网民总体的23.9%;真人秀直播用户规模达到1.73亿,较去年底增加2851万,占网民总体的23.1%。

 

 

以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为核心的网络直播业务保持了蓬勃发展趋势,多家大型直播平台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高额融资。从行业发展来看,网络直播行业的运营正规化和内容精品化是其目前发展的两大主要方向。

游戏和真人秀直播的运营正规化进程在上半年得到有力推进。自去年底《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出台以来,针对网络直播平台低俗内容的治理行动在今年上半年陆续展开。经过多番治理,低俗网络直播内容已经基本绝迹,清朗的网络直播空间逐渐形成。

直播平台将优势资源集中于PGC内容(专业生产内容)生产,使得网络直播内容的精品化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2016年有所不同的是,网络直播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直播平台对于PGC 内容创作的资源倾斜力度加大,使得非专业的UGC 内容(用户生产内容)很难再与之抗衡。节目特色、媒体资源与运营能力将成为未来网络主播的三大核心竞争优势。腾讯旗下NOW直播和YY 旗下虎牙直播均在上半年推出激励原创内容生产者的生态扶持计划,设立专项基金并投入媒体资源对主播的内容创作、曝光、运营等各环节进行支持。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