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9月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在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和安全保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聚焦重点、打造亮点,全力推进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工作,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近期,中央广电媒体和各级广播电视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肩负主流媒体职责,提前谋划、紧密部署,精心打造十九大特别栏目与特别节目,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一是浓墨重彩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成就。中央与各级媒体精心组织策划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间的国家发展历程,聚焦精准扶贫、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选题,浓墨重彩开展新闻宣传,充分展示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非凡历程和辉煌成就。
二是以人民获得感为切入点,深刻聚焦各省全面深化改革成果。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国家改革发展的落脚点,也是主题宣传报道中最能够立体展示的部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相继推出《迎接十九大特别报道·还看今朝》《喜迎十九大》等系列专栏,协调联合贵州、安徽、云南、浙江、湖北、福建等地方台,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讲述百姓的获得感,呈现各地发展改革新面貌。
三是各省聚焦基层实践,全面反映各地发展亮点。省市县台结合本地发展思路与举措,抓取基层实践中的亮点重点难点工作,围绕扶贫攻坚、改善民生、绿色环境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示各级官员扎根基层破解发展难题、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如在十九大前多个省市县推出的《喜迎十九大·最美北京故事》《八八战略新征程》《县委书记在一线》《党代表风采》《数字五年》等新闻专栏。
一是主题宣传报道注重讲故事、用细节展示典型人物及案例。一方面,镜头中呈现出鲜活的新闻故事主要来源于记者发扬社会责任感,扎根基层和长时间“蹲点”采访的成果。如央视“砥砺奋进的五年·扶贫蹲点日记”节目组进驻多地贫困村并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至少一个月,获得了真实生动的新闻素材。另一方面,主题报道更加倾向于从细节入手展示典型人物和案例,注重“以点带面”。如湖南卫视献礼十九大系列报道《为了人民》,用各类影像细节刻画当地扶贫干部形象及其务实落地的工作方法和扶贫模式。
二是报道形式与角度多样。迎接十九大主题宣传报道形式除人物专访、同期声、述评、侧记等传统方式外,还有数据解读、航拍等各类形式。如空中航拍报道“时空新飞越 全景看江苏”。同时,部分电视台以在中国的外国人视角,观察过去五年国家发展情况,反映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类通过全方位、大视野,多手段的主题宣传报道,体现其理论深度与宣传力度。
“喜迎十九大 全景看江苏”系列作品
一是注重全媒体联动。各级广电新媒体“两微一端”均充分展示迎接十九大主题宣传内容。8月17日,由央视新闻移动网、“央视新闻”客户端开设的十九大报道专栏《迎接十九大》,精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将改革进行到底”“学习7·26讲话”“法治中国”等重要报道和重点节目,介绍全面深化改革成果、过去五年脱贫攻坚成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引发的热烈反响等,并在首页重点推荐,成为全网推出的首个报道专栏。“央视新闻”微博发布系列原创图文作品,详细梳理多条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重要论述,引发全网转载。“央视新闻”新媒体持续展开宣推,重点集纳成就报道,主持的微话题“一起喜迎十九大”阅读量超330万。
二是通过融媒体平台传播主题宣传内容。当前,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电融媒体平台也成为迎接十九大主题宣传报道的重要阵地。如浙江卫视特别节目《答卷》通过融媒体平台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期以及2015到浙江考察的珍贵影像资料和重要论述,溯源总书记的浙江印迹。重点栏目方面,山东卫视迎接十九大宣传片《砥砺奋进 这五年》、北京卫视特别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栏目,均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在各自融媒体平台上开设重点板块,宣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