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网络影视十大趋势
1. 自制剧已成平台主力,平台走向拼自制能力的时代
自2014年网剧《盗墓笔记》横空出世以来,网剧已经成为了平台方拉新会员的重要法宝。但实际上,在2014-2016年的三个年度中,大部分网络平台还是处于“买血”的阶段,大部分剧都是由制作方做好后卖给网络平台播出的。而且虽然平台偶有自制剧集产生,但也只有《余罪》等少数自制剧走红网络。
到了2017年,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观,《白夜追凶》《河神》《无证之罪》《热血长安》《狐狸的夏天》等一系列爆款剧均出自平台自制。自制能力已经从网络视频平台的“附加题”变成了“必答题”。
2. 平台三国杀(优爱腾)已经基本定型
如果说2014年是网剧元年,2017年就是超级网剧元年。可以说网剧,特别是自制网剧的质量在2017年有了质的提高。正因为此,网剧的制作费用也在水涨船高,能够一年开发多部网剧的平台已经少之又少。
2017国内视频平台已经逐渐的从“七雄争霸”变成了“三分天下”。“优爱腾”借助着背后BAT强大的资源,成为了这场竞赛最后赢家。从可见的2018年情况来看,这三家公布的自制网剧数量总数将达到180部以上,而其他平台一年的自制剧数量恐怕都不会超过10部。
3. 会员暴增,中国付费会员达1.7亿,付费才是大趋势
2017年9月底,腾讯视频正式宣布,自家的付费会员数量已达4300万。仅仅两个月后,《2017中国网络视听研究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已经有1.7亿付费会员。比起2016年底的7500万足足多了近1亿。
可以说网络付费的时代已经到来,但与此同时网剧网大等拉新会员的力量却在减弱,用户的付费意愿正在减弱。影院下映片已经超过网剧网大等网络自制作品,成为了最大的新用户来源。
4. 网台剧现实题材回归
在经历了这几年的玄幻热、宫廷热之后。2017年一股现实题材大潮同时席卷电视和网络,以《人民的名义》《鸡毛飞上天》为首的一大良心现代剧占据了市场,《人民的名义》更成为了“20年剧王”。
与此同时,许多现实题材的网剧也成了爆款。《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等现实题材作品还成功的走出了国门。
实际上,现实题材的回归不仅仅是题材方面的变化,更是市场对于演员、故事制作等方面的重新评估。之前许多玄幻剧、宫斗剧的“两大一小”,即“大场景+大IP+小鲜肉”的成功模式已经难以复制,观众已经趋于理性,优质内容必然会回归。
5. 先网后台已成为越来越多网剧的选择
今年暑期档,吴秀波主演的《军师联盟》被曝将在优酷上提前江苏和安徽两大卫视一周播出。虽然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提前时间从一周变成了19.5小时,但这无疑向影视行业发出了一个有力的信号——先网后台的时代到来了。
实际上,《军师联盟》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2015年《蜀山战纪》就开始了这个新模式,到了2017年《狐狸的夏天》《春风十里,不如你》实现了“先网后台”。
更重要的,先网后台并非只是时间上的先后这么简单。在当今中国剧集产量不断增加,卫视黄金档已经无法满足播出需求,这造成了大量剧集的积压。再加上如今的互联网平台都在圈粉时代,他们都愿意花大钱买剧。所以,许多制作方已经接受了把剧卖给网站以回本。
6. 天价网剧时代已经到来
各大视频网站纷纷花高价买下头部版权大剧,网台联动剧最终能够上到高价与卫视平台的号召力很有关系。即便是网剧,这几年的市场价格也有增无减,可见无论是台网剧还是纯网剧,天价时代已经到来。
7. 华策、慈文等入局,传统公司大规模进入网络影视市场
华策、慈文、华谊、欢瑞世纪。这些公司在大部分印象中都还是传统影视公司,更多的还是会以院线电影和电视剧为主。但实际上,就在今年这几家公司都已经大规模地进入了网络影视市场。
华策做出了近期的两部大火剧——一手捧红胡一天的《致我们青春的小美好》和张一山主演的《柒个我》。慈文出品了网大《哀乐女子天团》。华谊刚刚公布自己的“I计划”,今年他们做出了《花间提壶方大厨》等网剧,还将开发《超能太监3》等网大,并制作网剧《终极的孩子》。欢瑞世纪继当年做出网剧《盗墓笔记》之后,今年又入股七娱乐开始将目光放在了网大上。传统影视公司正在大规模地入侵网络影视产业。
8. 女性受众市场受到冲击,男性向剧影恐在2018反弹
大女主泛滥,但已经过时。这恐怕是很多人对目前网剧市场做出的判断。在《楚乔传》《那年花开月正圆》轮番轰炸之后,虽然网台剧的观看用户仍然有大量女性,但大女主剧确实已经让人感到了审美疲劳,所谓的大女主也变得越来越像玛丽苏。
而且从数据来看,男性付费用户比女性更多。从影视作品节目偏好来看,也呈现出逐渐男性化的特点。今年爆款的《人民的名义》《军师联盟》《海上牧云记》等剧都更偏男性向。
当然,这些都并不一定说明2018年男性向影视作品就一定会好,但靠“打着大女主旗号的玛丽苏”骗粉丝的情况肯定会越来越少了。更何况,从平台方来说,下一个年度也很有可能会有意识的减少这类剧的制作。
9. 《哀乐女子天团》《海带》引领网大精品化来临
网大的主流一直都是“软色情、暴力和妖魔鬼怪”,有时还会混杂搞笑。这样的情况从2017年有了一些改变,6月的《哀乐女子天团》和10月的《海带》,以及之前的《缞神契约》都已经开始了对严肃主题的探讨。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网大虽然在豆瓣上评分不低,但由于受众层次和营销策略等原因,其点击量和最终的分账票房却都只有100多万。市场效果的不佳恐怕会影响很多影视公司制作此类网大的积极性。
10. 网大市场逐渐规范化,数据更加透明化
9月6日,爱奇艺和猫眼联手推出了网大分账票房的每日数据。此举打破了之前网络平台对数据的垄断,网大分账票房正在透明化。
随着平台对数据的公布,以及对点击量刷量行为的打击,网大市场的规范性较之以往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各个平台也在出台更加合理的游戏规则,2017年爱奇艺和优酷就先后推出了超级网剧合作计划和网大分账新规。平台对市场的整合作用已经开始慢慢地显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