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电影发行放映:理性增长与规范秩序》
2018-01-30 09:23:41

​​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逐步走向理性增长的稳健期,呈现四大新亮点:关键性指标取得突破性进展、发行放映体系更具活力、电影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以及受众观影消费趋向理性。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550亿元,荧幕数量居全球首位,同时发行放映领域在大力规范电影市场秩序、发行放映体系更具活力、受众观影消费趋向理性等方面具有积极进步。

 

关键性指标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电影市场持续稳步增长。经过2016年票房增速仅为4%的“冷静期”与2017年首次突破年度总票房550亿大关,中国电影市场逐步走向理性增长的稳健期。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数据,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含服务费34.5亿),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为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同时,2017年我国总人口人均观影数次也首次突破1次(1.17次),全国总观影人次达16.2亿,同比增长18.08%。对比而言,根据美国电影协会数据,2016年北美电影观众(2岁以上)人均观影次数为5.18次,我国电影市场尚有渗透空间与巨大潜力。

 

二是国产影片市场份额过半,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由于2017年电影市场中出现以“质量为王”的竞争格局,国内部分单纯追求IP效应、以流量明星取胜的低质量影片,以及国外部分缺乏创新、模式化较为严重的影片,已经难以吸引观众,我国优质国产影片逐步具有较高市场认可度,国产电影票房比例稳步提升。特别是《战狼2》以票房56.83亿元、观影人次1.6亿等数据创造了多项国产影片纪录。2017年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国产电影51部),超过五亿影片数量13部,超过十亿影片数量6部,这一格局打破以往进口片“一家独大”的局面,电影市场认可度将逐渐倒逼国产影片从供给侧发力,提高创作质量。

 

 

三是电影产品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进口买断片表现突出。根据《2017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数据显示,2017年上映国产影片376部,进口影片98部。其中,兼具票房口碑的国产影片类型多样,包括剧情、喜剧、动作、悬疑、艺术等。其中,进口买断影片(即批片)在2017年表现十分亮眼,一方面,此类影片引进数量与票房大幅上升。数据表明,2017年进口买断影片达64部(占进口片总数65.3%),票房合计55亿。另一方面,多国多语种进口买断片在我国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多部成为年度现象级电影。如《摔跤吧!爸爸》(12.99亿)、《生化危机:终章》(11.1亿)、《一条狗的使命》(6.08亿)、《天才枪手》(2.7亿)、《看不见的客人》(1.7亿)等印度、美国、泰国、西班牙等国家影片。

 

 

四是城市影院市场扩容,荧幕数量持续增长。2017年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达到50776块,银幕数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其主要增长点为中西部地区与三四线城市。同时,影城数为9169家,同比增长17%,全年放映总场次9449万场,影院建设逐步迈向数量与质量并存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银幕数量快速增长过程中,也存在一二线城市放映能力饱和、上座率不高,部分三四线及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等情况,影院建设需注重实际银幕容量和受众观影需求的匹配程度,构建银幕数量健康发展模式。

 

发行放映体系更具活力

一是电影发行放映市场形成有序竞争格局。2017年电影发行放映主体在市场中发挥着独特优势。国有电影企业继续保持较强影响力,如中影、上影、华夏等企业,一大批民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更多中小宣传发行公司使得电影发行产业更加活跃,电影宣发从传统宣传与发行升级为整合营销。此外,多家发行企业强强联合,在宣传、票务和排片三个领域实现资源深度共享,采用统一的发行和排映策略,共同拓展全国性的电影发行与营销市场。同时,2017年互联网售票平台持续崛起,电影网络售票占比超过80%,这一新业态为观众购票提供便利方式,为电影营销开辟更多途径,为拓展观影群体发挥积极作用。电影发行市场正逐步形成差异化、有序性竞争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不断推进农村电影放映事业。2017年农村电影放映实施精准投放,充分满足不同观影人群的新需求。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数据,全国农村已成立数字院线329条,活跃在农村电影服务平台上的放映队达46503支,自开展农村数字化电影放映以来累计订购场次达到8500万场,农村电影市场主体正处于多元发展阶段,拓展了农村电影市场新空间。同时,进一步改善农村观影条件,提高放映质量,不断推进农村室内固定放映场所建设与乡镇影院建设。满足农村电影放映新模式与新需求,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并融合农村电影订购、交易授权、推送放映等方式,创新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机制。

 

大力规范电影市场秩序

一是电影发行放映领域有法可依。2017年是“电影市场规范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正式实施,该法对电影发行放映多个方面推出政策措施,如第三十四条、五十一条分别出台加大对票房与销售收入的监管和处罚等措施。2017年3月21日,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通报,326影院因瞒报票房被严罚,其中126家影院停业整顿,其他影院也被处以罚款、通报警示等处罚,电影促进法的实施令市场竞争逐渐步入有序和理性阶段。

 

二是管理部门与相关企业共同发力,引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9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下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影院放映技术管理的通知》,该通知针对影院设备、放映员、机房等制定多项影院放映技术标准,加强影院放映质量监管。另一方面,2017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中影、华夏、万达、安乐等多家影视企业签署《电影市场规范自律宣言》,希望在执行促进法的同时,也具有行业自律行为,对行业有示范带头作用。

 

受众观影消费趋向理性

一是观众的影片审美喜好具有较大改变,观影行为更加依赖于影片质量与口碑。2017年观众逐渐摆脱,而更加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口碑的高质量影片,观众观影水平正逐渐成熟,影片甄别能力日渐提升,“小鲜肉+大制作+大IP”模式已难以分隔市场份额,观众更倾向于选择具有高质量、好口碑的影片,除《战狼2》《寻梦环游记》《摔跤吧!爸爸》等具有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影片外,纪录影片《二十二》(1.7亿)、《冈仁波齐》(票房1.0亿),文艺片《芳华》(截至2018年1月18日,14.1亿)、《七十七天》《嘉年华》《至爱梵高》等中小成本优质影片也获得观众热议和较高评价。

 

 

二是观影群体呈现多样化,观众满意度逐步提升。从观众群体分析来看,年轻人依然是观影主力,“90后”青年网络购票占比高达60%,而18岁以下人群占比为4%。2017年观影群体呈现出新的变化,《战狼2》《芳华》成功撬动了观影群体主力军之外的群体,如军人群体、中老年群体等。另一方面,电影市场表现也反映出观影群体日趋分化和明显的偏好差异。根据《2017年度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电影观众对2017年67部重点国产影片满意度为83.3分(≧80分为“满意”),相对于2015年(81.2分)、2016(81分)提升较为明显。其中,单片满意度冠军《战狼2》得分为89.2分;2017年暑期档满意度得分85.7分,居年内首位。

 

  作者:高星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