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扎堆创作难有新意》
2011-05-23 03:07:05


    随着央视一套家庭伦理剧《幸福密码》受到普遍关注,成为新的“收视黑马”,又一部与“幸福”有关的电视剧再次创造荧屏收视佳绩。

    剧名雷同是创作能力枯竭?

    从家庭情感剧《老大的幸福》、《幸福在哪里》、《幸福》、《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寻找幸福的日子》、《你一定要幸福》、《幸福在路上》、《幸福密码》、《幸福的房子》、《幸福来敲门》,到偶像言情剧《下一站幸福》、《幸福最晴天》、《幸福一定强》、《守候我们的幸福》,到目前正在制作的《幸福在招手》等等,电视剧在剧名与题材方面的雷同和跟风,是否说明了中国影视剧创新能力的不足?

    对此,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说,首先,由于中国根深蒂固的伦理本位文化传统,表现家庭伦理一直是影视作品中的传统主题。目前,表现中国人特有的婚姻生存状态和情感表达方式,揭示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这样的主题,一定能够引起观众共鸣,创造收视高潮。其次,诠释“幸福”的题材永不过时,但是电视剧起名时完全可以灵活创新,不必拘泥于“幸福”这个字眼。比如《金婚》、《渴望》,就没用“幸福”来标识。而且,诠释幸福也不一定光在家庭伦理上做文章,内容可以有所突破,比如换题材、换角度,开创全新模式等等。

    “不幸生活”能否诠释幸福

    虽然电视剧的名字叫“幸福”,但是大多数讲述的却是主人公不尽如人意的生活。在《老大的幸福》中,老大在父母早亡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地将弟妹拉扯大,却耽误了自己的幸福;孤身一人好不容易遇上爱情,却因弟妹的反对而劳燕分飞。最终,他带着前女友的孩子回老家,留给观众一个孤独的背影。

    在《幸福密码》中,围绕着夫妻冤家“管教和反管教”的斗争史,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观众在笑中带泪中领悟到婚姻的真谛,并引发大众对于诸如“男人是否该被管教”等社会话题的热议。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讲述的其实是不幸福往事,长子马鸣一帆风顺地当了官,却在权力与金钱之间苦苦坚持;女儿马拉失恋堕胎去日本,打三份工,睡地铁。因为有两个男人对她不离不弃,于是苦日子成了甜的;小儿子马风远下广东打工,谈不上成功,只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式的平民幸福。

    这些电视剧似乎是在告诉观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只要常想“一二”,哪怕是磕磕碰碰,也是一种幸福。

    锁定“幸福”屡创收视纪录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极大提高,但是社会竞争的激烈、工作压力的巨大、贫富差距的悬殊等诸多新问题,往往使现代人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个人情绪和心理的亚健康渐渐积累。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超过20%,大学生则在16%以上,都市白领则在25%左右。由此,一些锁定“幸福感缺失”的电视剧走红荧屏。

    创下收视佳绩的《幸福来敲门》,取材于普通的家庭生活,但却跳出传统家庭剧凄苦的套路,轻松幽默的对白、生动活泼的情节令观众欲罢不能。在婚姻出现危机、即将面临一个人带着尚未出世的孩子生活的困境时,江路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寻找出路。这种乐观打拼的草根精神,引发观众深深的感动,同时理解幸福要靠自己争取。

    哈工大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唐魁玉分析说,在社会转型期,人们虽然表面浮躁不安,内心还是渴望稳定,特别是渴望回归一种简单、纯粹、美好的生活。
 


稿源: 黑龙江日报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