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剧“娱乐化”源于荧屏功利化》
2011-06-07 03:00:32


文章摘要:红色剧“娱乐化”源于荧屏功利化,从剧本到舞美,从大场景到细节,只有功利化下的“娱乐”,而脱离了战争年代的真实,更脱离了红色剧应当保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内涵。
 
      6月3日《北京晚报》报道:日前,广电总局的官方网站上贴出了《关于2011年5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在这则例行通知的结尾明确指出,近期的申报备案中,“个别剧目在表现抗战和对敌斗争等内容时,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
七、八十年代之前的抗战片、对敌斗争片通常叫作“战争片”和“敌特片”。无论从人物到场景再到细节,都可以完全真实的几乎不走样的反映当年的残酷与现实。这时期的“敌特片”无论从其“旋律”还是反映地下党与敌特之间的斗争真实都没有问题且很鼓舞斗志。
      八十年代之后的“敌特片”呈现一种靡靡颓废之倾向,将大量的镜头对准豪华舞会、西装革履加旗袍,但仍然不太失真。从演员与舞美,仍然没有离开解放前的旧中国之真实情状。
而近年来所出现的对敌斗争内容片,则让人感觉“不知所云”了,甚至完全成了港台式的“无厘头”了。至此,电影的真实则消失殆尽,更多的是风花雪月加感情戏。无敌我,无是非,无真实,成了名符其实的“对敌斗争片”电影“三无产品”。
      某新四军士兵用的是不知何国产的狙击步枪,而事实是当时的新四军根本就不可能配备这种“高端武器”。只是导演为了吸引眼球而生造出来的狙击步枪这一节。这哪里还是演绎,简直是乱来。
据说某丑男颠覆了奶油小生,当上了对敌斗争片的“大腕”,然而其演绎的地下党形象真实吗?眼神不对,姿势不对,连语言也不对呀?至于其演绎的感情戏,不是硬塞硬扯进的无聊内容吗?
即便是“最上镜”的头牌演员们,肥头大耳与战争年代的领袖形象不相符不说,连“派头”也只是揣摩了后来的领袖形象,而根本不去挖掘战争状态之下之严酷真实。“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之弊病也就出现了。
     国统区之灯红酒绿很容易演,因为不过就是酒肉舞场声色犬马,但解放区的艰苦奋斗就不太好演,因为不仅演员体型跟不上了,连艰苦奋斗为何物某些演员也根本体会不到了,你让他怎么去回到“真实”?脂粉堆里的“交际花”好演,但地下党中的女性就不太好演,因为这些女性骨子里的斗争意识艰难困苦中磨练的意志,是某些大款富豪级的女大腕们无法揣摩体会的。
      红色剧“娱乐化”源于荧屏功利化,从剧本到舞美,从大场景到细节,只有功利化下的“娱乐”,而脱离了战争年代的真实,更脱离了红色剧应当保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内涵。
 

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