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电视剧凭借多元化的发展和顽强的生命力,得以发展壮大,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喜爱,但国产电视剧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一系列问题正导致国产电视剧越来越走入一个恶性循环的误区。
国产电视剧存在的问题
1.题材狭窄,缺乏新鲜感
自1992年至1996年,国产电视剧空前红火,一部《红楼梦》引发古装片大战,从东周、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其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一被过了遍筛子;一部《北京人在纽约》,引发海外题材争拍热,国人在海外的种种境遇被翻了个底朝天。题材重复撞车现象愈演愈烈,终于导致国产电视剧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由卖方市场转成买方市场,电视剧从能够给人迅速带来名和利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的热山芋。
2.剪接失度,冗长拖沓
我们不是反对拍长剧,而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应像鲁迅先生倡导的要以内容的含量为依据,以不脱离主题为原则来安排剧的长短,即要深刻、生动、精彩、充实、饱满、好看。不要人为地将单本能完成的戏硬拉成连续剧;将几集能完成的连续剧硬拉成十多集;将十多集能完成的连续剧硬拉成二十多集的长篇连续剧。现在播出的电视剧动辄三四十集,而其内容含量有的用其一半的集数足矣。有的电视剧如再紧凑些本是很好的,可正是由于拖拖拉拉而显得乏味了。
3.见好不收,狗尾续貂
常言道“见好就收”,这是很有道理的。电视剧制作上也应该这样,适可而止,最热闹时收场,让人回味无穷。而现实情况是,一部剧播出后,反应良好,于是制片单位或主创人员便想让“好”持续下去。约来编剧(或另换编剧)再创续集。编剧只好挖空心思地杜撰,全不像当初的灵气与自然。导演也硬是将质地完全不同的两部分强行地拼接起来,这样拍摄出来的续集便多有狗尾续貂之嫌。
4.移植失当,膨化虚空
将优秀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这是电视剧剧本创作的途径之一,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但当某部小说已先行被改编成了电影,还要不要再编成电视剧,这可要慎之又慎了。拍成的电视连续剧可能演员比电影中的漂亮,情节比电影更丰富,编导也自我感觉良好,可观众就是不认可。
5.语言直白,缺乏生动
电视剧是表演的艺术,同样也是语言的艺术。既然是艺术,就要追求美,追求生动。这里的“生动”与“美”不是单纯地指词藻华丽,而是强调语言的准确、贴切和文学性,有丰富的内涵,并合乎时代精神、合乎人物性格和身份。而目前,我们的电视剧语言运用成功的不是很多,好多剧目的人物对话苍白、无力,或太土、太直白,缺少新鲜感,缺乏文学性,这是需要认真克服的。
6.重导轻编,位置失当
我们现在看到的电视剧,观后几乎谁也不知编剧是谁,只知导演大名。这与导演突出自己而贬低编剧有直接关系。
电视导演在处理演职人员表时,总是让自己单占一页画面,字写得大大的,而且停留的时间也较长,编剧往往夹在其他服、化、道、剧务之列且匆匆而过。
这种情况决不是导演的疏忽,而是有意地抬高自己、突出自己,贬低编剧、淡化编剧。
国产电视剧的“环境”
目前的国产剧市场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红火景象,买方市场迅速松动,卖片人理直气壮地上扬价格。许多单位摄制的电视剧在摄制期间就已经引起各台的收购大战,大多热门国产剧在上市后也都卖了个好价钱。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
一是能够撑住黄金档局面的国产剧,其数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电视剧市场的需求。有的电视台只好翻出两三年前的压库作品暂且充数,一批濒临亏损的二线国产剧借机抬价抛售,黄金档收视率的含金量面临着大打折扣的危险。
二是引进剧、合拍剧会不会形成第二黄金收视档?我们的电视制作人,如果不改变观念,继续墨守成规,躺在“政策保护”的大红伞下“玩艺术”,黄金档上缺“黄金”是迟早的事情。
三是何为黄金档国产电视剧?黄金档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好看,我们需要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思想内涵、文化背景、叙事方式、题材走向的好看;是具有五千年历史渊源积淀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金戈铁马式的好看;是具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情感变迁式的好看,决不能是新港台人操新港台腔演绎新港台事。
四是同一部引进剧不得在三个以上的省级电视台播放的规定,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国并没有一个调控全国各省市台节目播出的机构,各台播出的时间表各行其是,谁来协调?谁来评定处罚第四者?将成为有关部门的一个难题。
来源:《青年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