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国:蕴涵丰富美学价值的电视剧》
2011-10-28 07:12:19

内容提要: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不仅有着重要的认知价值,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作品将这两种价值有机的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作品既有重大革命历史教科书的教育意义,又有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所独具的审美价值。【专题】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

 

  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不仅有着重要的认知价值,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作品将这两种价值有机的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作品既有重大革命历史教科书的教育意义,又有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所独具的审美价值。

  第一,比较好的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统一于一体。这部宏大的电视剧以敬畏历史、尊重历史的创作态度,坚持唯物主义史观,以孙中山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和斗争历程为纵向叙事线,将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历史真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电视剧的创作者们通过各自的努力,塑造了真实的人物形象,营造出可信的历史氛围,并运用准确的视听语言,成功地使历史本体、历史文本转化为艺术本体和电视剧文本。其中不乏艺术虚构和艺术想象,但这是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而进行的。敬畏历史、尊重历史,使电视剧《辛亥革命》成功地做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有机结合。

  第二,电视剧《辛亥革命》成功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并且从一个重要侧面谱写了一部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杰出的辛亥革命先锋人物为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体制国家,不仅与君主立宪派进行了论战,而且一次又一次地组织武装起义。无论是论战还是武装起义,革命派与改良派阵线分明、两军对垒。作品突出表现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坚定的理想信仰。孙中山先生前后组织了11次武装起义,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显示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精神和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

  同时,作品还特别生动地塑造了多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如秋瑾、陈天华、邹容等,响应孙中山民主共和思想,或号召人民起来革命,铲除封建的君主专制体制,或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号召人民起来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成功塑造了章太炎这样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批判康有为、梁启超鼓吹君主立宪,表现出民主革命的思想,但最终又不赞成孙中山、黄兴的一些思想和革命措施。同时也批判了一些曾经赞成革命,后又背叛革命,投入袁世凯怀抱中的人物,如杨度、刘师培等。

  第三,电视剧《辛亥革命》选择了一种正确的结构样式。剧中不仅人物有数百人、历史事件纷杂,而且涉及的场景之多在电视剧创作中实属少见。艺术家们如何处理好全剧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他们从两个方面来结构:一是从作品的主题思想出发,以此作为全剧结构的依据。该剧的主题思想是推翻清王朝,实现民主共和。另一个是根据剧中主要人物孙中山的活动和性格作为全剧结构的依据。这两个结构的依据相辅相成。孙中山主张的是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而他反对的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维护君主立宪、甚至自己当皇帝推行的君主立宪。这就构成全剧戏剧冲突的核心,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主题思想的揭示是一致的。黑格尔曾指出:“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其动作才能见诸现实。”无疑,孙中山是电视剧《辛亥革命》结构的中心,是全剧叙事的中心。创作者根据这个中心进行审美化创作,并正确诠释主题和进行结构,最终成功创作出这部优秀的电视剧。

来源:北方网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