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颁奖礼暨2012电视剧制播年会”上,在展望2012年的产业前景时,SMG影视剧中心主任苏晓向中国电视剧发出“十问”。他坦言:“面对已经开始的2012,有太多疑问在心头。”
一问:双限令对电视剧利好吗?
“限娱令”、“限广令”一出,不少人说:“电视剧的路宽了!”表面上看确实是“利好”,因为不少卫视增加了电视剧播出版面,有的挤进黄金档,有的甚至在黄金档播3集。播出量的加大的确对生产有利,但是,2012年大家千万别因此再扩大生产了。因为,电视剧版面增加的卫视不到5家,我们不妨想一想,这一年能增加多少播出量?
从长远看,“限娱限广”对这个行业影响不大。真正对产业可能构成较大影响的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分庭抗礼;整个行业创新驱动的缺失;“寡头经济”诞生新的制播关系等等。
二问:穿越剧、古装戏该说“再见”吗?
不该说再见!总局说,卫视黄金档不允许海外剧的翻拍,不允许典型涉案剧,总量控制穿越剧、古装剧,尤其反对不讲历史真实,不讲价值观引导的穿越和后宫争斗。但没说,穿越剧、古装剧全部封杀。
我为何要在这里呼吁为穿越剧、古装剧留点空间?首先,是因为中国电视剧的题材已经太少了,太窄了,不能再少了,否则观众会抛弃国产剧的,将来想拍古装剧可能都无处选景。再则,“穿越”是当今国际电影和电视剧的重要潮流,更是代表了85后,90后的价值观。我不敢想象,失去年轻观众的电视剧还能成为朝阳产业。
三问:演员片酬突破70万/集,多少是个头?
回答这个问题,得问卫视和网络购买电视剧的价格还有多少空间。
现在,一个演员的片酬一年可以翻两番。这应该是“中国特色”!之所以能涨,当然是因为有市场。事实上,地面频道的采购价多年没涨过。问题出在卫视,尤其是排名前几位的卫视。因为广告增长快,就敢花钱砸好剧。卫视的广告上升空间还有多大?我看,排名前五的卫视还有很大空间。但是,网络的价格可能两极分化会比较明显。
四问:视频网站价格还能再涨吗?
悬!去年电视剧的网络版权价格暴涨,完全是网站高度竞争的结果,也有恶意炒作的成分。去年年底开始,实际已出现价格回落的明显趋势。今年,更有多家排名靠前的视频网站提出“降温”的口号。当然,单集网络售价过百万的电视剧依然会有,某部剧甚至会打破价格纪录,但是版权市场整体会趋于理性。
与此同时,视频网站新的增长点在加速孕育,社交网站正加快向视频行业渗透,手机视频业务增长迅速。说不定,哪天又会爆出一个新媒体采购电视剧的天价。
五问: 大叔大妈的欣赏趣味有变化吗?
我们的电视剧主要服务两大人群:大叔大妈和90后。但是,90后基本不在电视上看电视剧,大叔大妈的口味就成了收视率研究的焦点。解剖一部热播剧不难发现:苦情、悲情、滥情;出轨、小三、家暴;抛弃、生死、复仇,这些都是屡试不爽的“韩式受虐法”。不过,大叔大妈也挑剔,他们也讨厌跟风和雷同。最近半年,“女子抗日+动作+谍战”的混搭剧着实火爆,但大叔大妈的兴趣度还能维持多久?
六问:《失恋33天》究竟给电视剧产业带来什么?
一部小成本电影创造的票房奇迹让电视人欢欣鼓舞,扬眉吐气。因为,这是一个电视剧班底制作的电影。电影从此不再像高端艺术品那样遥不可及!
电视人拍电影的最大优势是对市场,对观众口味的准确把握,他们在这方面的敏锐性要超过绝大部分的电影导演。相信,以此为开端,会有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导演去拍电影,会有越来越多的热门电视剧马上被制作成同名电影,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明星回过来想拍电视剧。
七问:诸多题材限制后,现实题材能繁荣吗?
繁荣从来不是靠“限制”出来的,而只有是“开放”的结果!
总局在数量上控制了一些题材,希望引导市场多生产些现实题材作品。看来,这一点是做到了。但是,量多不等于质优。市场上多的还是婆婆妈妈的家庭伦理剧,这显然代表不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繁荣。真正敢于触碰社会热点,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不但需要宽松的政策环境,更需要有使命感的创作态度和长期生活积淀的准备才能诞生。
八问:上市加速究竟把这个行业带向何方?
影视公司上市在2012年会继续提速。从有利的一面来说,资本控制市场有助于加剧资源整合。长期以来,电视剧制作行业进入门槛低,太多公司无序生产,用资本的力量带动圈内整合,让优质资源会逐步集中,形成几家寡头企业垄断控制市场。但从不利的一面来分析,资本介入会令整个行业弥漫急功近利的心态,影视业整体“虚胖”。此轮整合也引发了各环节人才的高价争夺,价码不停攀升,制作仓促上马,产量高速增长,泡沫越吹越大。
九问:卫视电视剧竞争升级,谁是最后赢家?
收视高手不是最后赢家,产业高手才是最后赢家!
卫视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到为了收视可以弄虚作假,抛弃媒体公信力的地步。欣慰的是,东方卫视去年在清清白白之下,收视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但是,我们的长远目标不是落在收视上,而是定在品牌和产业上。我们坚信:卫视最后比拼的,是品牌和产业的强弱。
十问:产量那么高,为何留不下好作品?
这是因为整个行业没有创新的驱动力!
从制作公司一头在资本强力驱动下,虽然热钱滚滚,但有钱做不出好项目。因为,优质资源被疯抢,稀释;利益诱惑之下,创作心态浮躁,急功近利。
而采购播出一头则在收视率强力驱动下,一切向收视率妥协,粗制滥造没关系,故事瞎编没关系,导致观众口味越来越重,进而让情节越来越狗血。
最后,制作公司赚钱,电视台赚收视率,整个行业却少创新的驱动力!
因此,我们呼吁,电视台要唤起媒体责任,站出来引领市场!
来源:搜狐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