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广电:新体制引来战略投资者》
2012-02-16 01:36:19

    “和光”在《老子》中有“涵敛光辉”之意,长沙广播电视艺术中心从一家副县级事业单位到与市场接轨注册成立湖南和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再到直面市场的企业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其聚集各方之力,谋求了更大发展。作为长沙市第一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事业单位,日前,长沙广电艺术中心成功完成转企改制。

    12年品牌打造,为改制蓄实力

    1999年长沙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长沙广播电视艺术中心,2000年,为实现与市场接轨注册成立了湖南和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心和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的运作制度。

    自1999年起,《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恰同学少年》、《国家行动》和《黎明前的暗战》等主打主旋律和重大题材的电视剧叫好又叫座,为和光创作团队累积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全国影响力。近年来,长沙广电艺术中心拍摄生产的电视剧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30多次,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广大观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实践。

    做大产业规模,改制势在必行

    文化企业改制,在长沙市内尚无先例可借鉴,改制牵涉方方面面,为何要转企改制?“电影电视剧要实现产业化生产,必须引进战略投资,而由于体制的限制,缺少实际上的资金投入。”和光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罗浩表示。

    改制前,长沙广电艺术中心很多赚钱的项目只能找合作方联合投资摄制,甚至依靠出售版权,因而经营规模难以上台阶,形成了电视剧生产拍摄“社会影响大,经济获利少”的发展瓶颈。

    改制后的和光传媒于2012年1月挂牌运作起航,吸引了包括北大青鸟等多家战略投资方。其旗下影视剧项目,计划以独资或组合投资的方式,与业内优秀公司结为联盟,确保上市准入的稳定利润,使公司迅速做强做大。

    政府各部门支持,给改制“开绿灯”

    “市委、市政府对我们整个改制的过程,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政策优惠,使我们没有后顾之忧。”罗浩说,长沙广电艺术中心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改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着紧密关系。

    2010年10月长沙广电基本确定对艺术中心实行转企改制并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筹划上市的思路,并着手各项前期调查和谈判工作。

    2011年3月,长沙广电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改革设想;5月市委宣传部、市文改办召集专题会议研究艺术中心改制事宜并成立改制领导小组;5月至7月,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改办的牵头组织下,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8家相关职能单位以集中办公的方式对方案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经过12轮修改后,12月改制方案得到市政府批准后全面启动,12月28日,改制后的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记者石月)

来源:长沙晚报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