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盗版问题,尉迟琳嘉调侃到,欧美这些年啊,一直指着鼻子说我们打击盗版不力,没良心啊,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的普及都是受惠于盗版,仰仗于盗版,这是欧美外宣渗透中国的核心途径啊,而且李敖大师说得好,美国才是盗版的祖师爷啊。
凤凰卫视11月26日《倾倾百老汇》,以下为文字实录:
尉迟琳嘉:深圳是一个温暖的城市,每一次我一过关,总会有很多素昧平生的人围到你的身边,跟你嘘寒问暖,左边这个问,大哥要手机么,港版的,自备,这边这个问,哎,大哥要烟么,免税的,不会。直到这时有一个甜美的声音从我的身后传入了我的耳朵,大哥,要光盘不,我们有《倾倾百老汇》,于是我就得到了我手中的这套光盘,上面写着什么江省文化影像出版社出版,最关键的,他标明了原装正版,翻版还必究呢。
同志们,盗版就是市场的风向标啊,看来这档节目要火,要火啊,本栏目组决定即刻调整员工的岗位,只留我一个人做节目,其他的同事全面开展本节目光盘的烧录印刷及沿街叫卖环节,今年的过年费有着落啦。
趁着我大红大紫之前,我还能有点工夫跟大家唠唠嗑儿,好吧,今天我决定不老传说就跟您说说那些盗版的故事。
解说:有一样东西,没有它,中国的电脑产业至少倒退十年,有一样东西,卖的人要躲躲藏藏,买的人却理直气壮,有一样东西,为了改革开放的腾飞,做出过坚实的贡献,却从未听说它获得任何形式的表彰,它就是盗版。
人一出生就在盗版,先是盗版着父母的基因,盗得好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盗的不好的取其糟粕去其精华,更有甚者去其糟粕也去了精华,那应该是医院里抱错了。
接下来,开始盗版妈妈走路的样子,爸爸说话的腔调,偶像唱歌的作态,师长为人的方式,看似自然地一切,其实都是人类偶而复始的盗版。
尉迟琳嘉:印象之中,我最早接触的盗版是从盗版书开始的,现在见不着了,以前一到晚上,十字路口停好多三轮车,拉着满满一车的书,古典现代、小说算命,什么畅销有什么。哦,现在路口也有啊,三轮车,什么煎饼面条、鸡翅腰子,也是什么畅销卖什么。
有一次,我手快,买了一本《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网路小说嘛,回去一看,呵,全是错字啊,作者都打错了,“痞子蔡”么,打成了“痞了蔡”,还“劈了叉”呢,我就拿回去退,卖书的特别淡然的告诉我,同学,这个不是错别字,这个叫通假字,你有没有好好读书啊。
从此,我对盗版是深恶痛绝了,但是在古代的图书界被人“盗版”那是天大的喜事啊,活字印刷发明之前,书籍的传播全靠手抄,你抄完了我再抄,作者就怕你不抄,一本本手抄版的盗版书才能流传于世。比如西晋太康年间,有个书生叫左思,从来不右想,哈哈,十年工夫搜遍了大量的历史地理、人情风俗的资料,出了本书叫《三都赋》,啊呀,左思看着自己的作品就开始“左”倾了,哎呀,我怎么写的这么好呢,班固的《两都赋》道理够大,文采平平,张衡的《二京赋》啥都没有,就剩点文采了,哎呀,我怎么这么有才呢。
但是,这个左有才先生谁也不认识他啊,没人盗版就没有人传播,自己抄两本,送谁谁不要啊,文学家陆基听了就说啊,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就这破玩意也就配给我盖酒坛子,挺环保的,但是左有才还是个能耐人,愣是被他拿下了一波响当当的学界泰斗来为书作序,搁在如今呐,卖保险肯定是个好材料。
最后还由文学家张华,也是当朝的司空,国家部长啊,当众做广告,看这本书,精神抖擞,越看越抖擞,《三都赋》verygood。
一听这个,豪绅市井疯狂盗版啊,连卖纸的都倾销一空,不少人甚至到外地去买纸回来抄,于是就有了一个词儿叫“洛阳纸贵”,你看看啊,这就是名人的广告效应,只要票子砸的对,李逵李鬼爱谁是谁。
一直到了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宋朝,印刷的速度品质提升,导致“抄书”这种有血有肉的纸币交会沦为了人民教师惩罚学生的残酷工具啊,而有了印刷的版,真正意义上有组织有规模的“盗版”才正式开始了。
政府出面制定了反盗版的办法,也算是中国最早的版权保护法了,方法有三个,第一,没有进行申请,自己私自刻版印刷的,依法处理,就是说就算你自己的书,没有书号不能印,有了书号也不能想怎么印就怎么印。
第二,除了国子监刻印的经书外,如“新刊行文字”,也就是新文章新书,必先将副本呈送官府看样,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那个审查,就跟电影似的,不好看的留下,好看的删了。
第三,对合法出版物给予保护,事前啊要张贴榜文,某书由某处某人所出,他人不得“专一翻版”,明代开始,有了更显著的标识了,书上印六个大字,敢有翻刻,必究。这和现在的“翻版必究”一样一样的。古人有个名叫“牌记”,打牌的记,这个现代作家啊,比如童话大王郑渊洁,也给反盗版支了个高招,你就故意把作品写差,让盗版卖不出去,他自然就会放弃你的。
这话倒是没错,但是那样的话,我老板也要放弃我了,不行,不行,盗版英文是什么啊,Pirate什么玩意,Pirate反正大家认识这个词就行了啊,其实这个词啊就是海盗的意思,这里也有强取豪夺,也有劫富济贫之侠义,日语里面有这词,盗版叫海贼版,在中国,贼不下海,贼进了山,山贼大本营用的家伙叫什么,山寨产品嘛。
在我看来啊,山寨和盗版还是有区别的,比方说你拿个拉斐的酒瓶装上长城那就是盗版,这不骗人嘛,但是你要是喝拉斐的时候,兑雪碧那就是山寨,我喝不惯那酸汤子兑点甜水怎么了,这叫有中国特色的拉婓。
把自己崇拜的东西因地制宜改造成适合自己的产品,此为山寨,我给它一个概念,比如最早的叫响的这个山寨设计,考虑到国人多年来手捧收音机听广播的习惯啊,所以增大喇叭功率,无意之中又为听力下降的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再有,比如孟姜女的故事,为了因应不同时期的政治需要,这么多年下来,长城还是那个长城,孟姜女可山寨出了N个版本了,从最早《左传》里的说是她在极大悲痛之际,还能保持礼节,不用哭声吵大家,是一个想哭但是哭不出来的故事,后来呢,战国流行玩儿音乐,于是孟姜女呢也给自己加了一段哭戏,好配合着大家动静,再后来孟姜女夫妇又延年益寿,一度从春秋活到了清朝哇,国籍也换了好几轮,从哭塌了城墙发展到哭倒了长城,最后还加了一出投水自尽,你说这编故事的得有多恨这姑娘啊。
最撒狗血的还是明朝之后,说孟姜女啊是葫芦里边生出来的,得,一眨眼又成“葫芦娃”了,最近一次挖出千锤百炼万死犹生的孟姜大姐是上个世纪初,为了配合五四精神反封建,您说做个有故事的名女人容易嘛。
说起这个站在山寨的前列腺上的,绝对不是中国人,而是17世纪的欧洲男男女女们,他们山寨的正是来自中国的产品,当时跟现在的形势差不多啊,中国热,不过那会儿是要咱们的货,现在是要咱们的钱,就拿瓷器来说,都是王公贵族才能搞个一两件,国事访问这礼物就带着中国的瓷器,倍有面子,嫁公主纳王妃聘礼都得是ChineseChina,到了十八世纪,每年进口的中国丝绸大约是七万五千,那么多还是不够用,于是欧洲人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山寨运动,据说当时欧洲的这个丝绸画师啊,手里边都有一本“中国图册”,欧洲的布印好中国的花儿,直接就是盗版超A货嘛,最不能忘的一定要打一行字,Madeinchina。有这行字儿,多难看的玩意都有人买,就跟咱们现在有些人抢欧洲那些破烂儿是一样一样地。
还有一件宝贝,冰淇凌,icecream,这名都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但您可知道,这洋名字的玩意确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食物吗。
唐朝末期的时候,人们为了生产火药开采硝石,偶然间就发现,哎,这硝石溶于水的时候可以大量吸热,使水降温到冰点之下结了冰,由此啊,中国人就率先掌握了夏天制冰的方法,而这个精明的商人在夏天就做好冰块拿出来,加上糖和香料就开卖,由此“第一代”的冰淇凌就这么产生了。
到了宋朝,会吃的人就开始DIY,宋朝人就是过日子,玩嘛,享受嘛,所以人加水果啊,加果汁啊,倒牛奶啊,搁酸奶啊,什么都来了,直到13世纪,著名的盗版商马可波罗先生来中国,把冰淇凌的配方带回了意大利,又传到了法国,才慢慢变成了咱们现在吃的那个甜筒的样子,所以您说吧,是不是谁的嗓门大,原创就是谁的呢。
尉迟琳嘉:真理,欧美这些年啊,一直指着鼻子说我们打击盗版不力,没良心啊,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的普及都是受惠于盗版,仰仗于盗版,这是欧美外宣渗透中国的核心途径啊,而且李敖大师说得好,美国才是盗版的祖师爷啊,从19,不是19,1777年美国国会颁布《版权法》,到1891年《国际版权法》的实施,这当局的许可之下,这10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就大摇大摆的盗版了英国无数的书,著名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一次登陆美国就是盗版的形式出现的,甚至连他们那个美元代言人国父华盛顿、杰弗逊这些人,都是人手一本,还有像狄更斯当年的《圣诞颂歌》,在伦敦2英镑,盗到美国之后6美分,所以不要催我们,我们还是发展中嘛。哎,怎么着,你们国债不想卖了是不是。
啊呀,说这些,听起来好像我特别支持盗版似的,有人把山寨啊,解读于“源自崇拜”,那我说盗版全是无奈,无奈的一头呢是太贵,另一头是执法人员太累。为什么累啊,前面咱们说了一句话,买东西的,卖的人东躲西藏,买的人理直气壮,你就算把所有做盗版的人抓起来,但有需求,市场还会再生的啊,真正的源头在“买”,而不是在“卖”啊。
这就是一个着急忙慌的时代,忙着追,追上一个又赶去下一个,原创就成了这个时代最奢侈而又最便宜的东西,哦,我明白为什么至今《倾倾百老汇》都没有广告赞助了,作为一档每个字每个标点都原创生成的节目,我们并不属于这个时代。希望有一天,或许是我的下一代,会指着手拿盗版盘的我说,你怎么是这样的人。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