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视剧《国家命运》--现实主义的精品力作》
2012-11-05 02:14:48

     在喜迎十八大召开之际,由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与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微博]联合制作的29集电视连续剧《国家命运》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隆重播出,令人瞩目。

  《国家命运》的成功,首先在于选题重大深远,内容丰富新颖。剧作以一种史诗的厚重风格,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历史语境中牢牢地抓住研制“两弹一星”这一主线,并通过这一关乎新中国存亡和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能否重新站立起来的主线,热情讴歌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如何殚精竭虑寻求和探索一条富民强国之路,描绘了钱学森、邓稼先这一代科学家以身报国、九死不悔的爱国情怀,以此折射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历史。这是一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超过人类总数五分之一的人为主体的伟大实践和历史运动,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如何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型为现代工业文明的伟大历史变革时代。

  众所周知,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却因国内外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而屡屡遭受挫折,甚至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贫穷落后国家。因此,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立志把一个落后的农业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中国,实质上开辟了落后民族和落后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并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代表了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新趋向、新突破和新经验,具有极其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作为表现共和国初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史诗力作,《国家命运》本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全景式地再现了“两弹一星”决策和研制过程的重大事件。据了解,剧作前期组织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核实验基地、中国物理研究院以及“两弹一星”事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进行有关审查论证,全剧重大事件完全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实事求是地再现,史实、事件、时间、地点和人物都有据可查,有剧可考。在创作上,《国家命运》巧妙地融入了反映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献资料片,并配上精确生动的画外音解说词,从而使得全剧洋溢着一种浓郁的现实主义纪实风格。

  恩格斯曾经指出, “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国家命运》浓墨重彩地塑造包括共和国领袖在内的英雄群像,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张爱萍等革命领袖和元帅将军们的伟人气魄和雄才伟略,以及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等顶尖科学家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一心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国家命运》的制作方之一为浙江华策影视股份公司,是来自浙江的民企影视公司。近年来民营影视公司蓬勃发展,竞相拍摄革命重大题材电视剧,主要得益于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对包括影视在内的文化产业高度关注和积极扶持。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包括影视在内的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我国影视创作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电视剧业已成为国内文化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大众娱乐艺术,中国也一跃成为电视剧产量排名世界第一的大国。一大批民营影视公司因此脱颖而出,并逐步形成了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以影视公司为创作主体的主旋律影视剧的制作模式,从而为拍摄投资巨大、制作精良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国年鉴学派学者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在《文明的文法》序言中指出“如果历史学消失,国民意识也将因此不能存续,而如果丧失了这种国民意识,法国也好,意大利也好,都不可能存在有独立的文化和真正的文明”。在这个意义上,《国家命运》等电视剧之所以执着于以现实主义的镜头语言全方位地展示新中国拓荒者的艰难历程与光辉业绩,深刻地表明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现代化建设的日趋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日益强大,古老中国重新在世界的和平崛起,国产影视作品的国家历史的宏大叙事,不仅极大满足了人们国家身份认同的强烈愿望,而且可以更加清晰地帮助我们认识到国家的过去和现在发展的历史逻辑,进而勾勒出国家未来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

来源:新浪娱乐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