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性格所包含的伦理观念及其诞生的人生范式,形成了我们观看家庭伦理剧的独特目光和心理期待,这是家庭伦理剧包含的能满足观众心灵需求的主要资源。但是,近年来很多家庭伦理剧过于认同一般市民的思想趣味和流行的价值标准,人物表现缺乏民族精神高度和时代内涵,导致电视剧的文化品位庸俗,缺乏生活的厚度和文化批判的张力,从根本上讲,这类家庭伦理剧缺乏文化追求。
34集家庭伦理剧《小麦进城》最近在各大卫视热播,思想性、观赏性兼具,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具有自觉文化担当的家庭伦理剧。其文化追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从叙事路径来看,该剧通过家长里短和儿女情长的日常叙事,结合宏大叙事,表现时代变迁下的人物的精神变迁,充满了时代的沧桑感与厚重感;从叙事方向来看,该剧在弥漫着中国传统的伦理标准和人格理想的同时,又自觉寻找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点,在城市移民潮的大时代背景下,通过王小麦进城奋斗的故事,揭示出“脚踏实地的生活是美好的”这一朴素而深邃的主旨;从叙事品格来看,以深邃的批判意识,通过对知识分子林木的塑造,揭示知识分子的精神空虚和价值缺失。正是以上三点,让该剧成为时代精神的某种隐喻。
《小麦进城》通过小人物的小故事写出了大时代的大变迁,既充满了人文情怀又兼具历史厚度。剧中的主人公经历了知青下乡、知青返城、恢复高考、改革开放、自主创业、企业下岗等一系列时代巨变事件,正是这些积淀着时代厚度的事件,让该剧呈现出年代剧的韵致。
今天城市移民潮汹涌而来,城市移民们如何面对现实和理想、他人和社会?创作者正是出于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新移民的深切关怀,塑造了草根移民王小麦这一形象,她的生存哲学更值得我们借鉴。在生活目标上,她“争而不霸”,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要“拿下”北京,因为她要“和林木在一起,和一家三口待在一起”。但是她绝不霸占拥有的一切,始终以丈夫有出息为核心幸福指数。面对生活苦难她悲而不哀,始终处之泰然地抹平了一坎又一坎。林家人包括丈夫林木怀疑她偷了家里的钱、林木两次情感出轨,她都给自己打气要“加油”,悲伤却不悲观,即使在绝境中也要寻求生活的气色。小麦在事业成功之时,她依然还是那个能为婆婆两肋插刀的媳妇,还是那个与邻家艾大婶相扶相济的贴心小妹,她永远不失善良、包容、上进、正义的本色。
《小麦进城》更具审美张力的地方在于,编剧以强烈的批判意识塑造了林木这一知识分子形象。该剧写的是“文革”之后近20年的城市生活,高考制度的恢复让知识分子以精英身份重登中国历史舞台。林木在下乡当知青时就表现出自私自利和狡黠的性格,回到北京他人格上的缺陷更暴露无遗——不能自立更生地生活。故意隐瞒婚史、靠小麦养活自己、偷拿小麦留给女儿的学费去喝酒……而与他相比,“农村老娘们”王小麦则更具包容情怀和敢说敢干的担当意识。这不得不让人们去反省知识分子在当今社会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