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以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的检察题材影视作品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6日,来自学术界,文化艺术界、影视界以及检察机关的相关人士齐聚一堂,共话检察题材影视剧的创作。
主旋律作品也要符合观众审美要求
主旋律作品总是给人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一方面,这些作品弘扬社会正气,彰显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但另一方面,较之家庭剧等大众化题材的作品,主旋律作品往往在情节设置方面较为生硬,人物表现方面不够细致,不能让观众产生足够观看的兴趣。《中国电视》杂志总编陈玮认为,主旋律作品传递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需要采用符合艺术规律的表达方式,“好的道理,好的立场,好的人性和品质,如果没有非常合乎规律的、有艺术含量的表达方式,最终效果就不会很好,过于说教的方式难免会流于空洞。我们应该把正能量的部分表现的更加丰富细致,而不只是抽象的呼唤正义”。
检察题材影视作品要敢于触及敏感问题
中国检察官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张耕对当下人们关于检察工作的认知度感到遗憾。“大众普遍对检察工作的性质和内容都不是很了解,甚至产生了误解”。他希望“检察题材影视作品作为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形式能够服务于检察工作的发展。不但要强调作品的艺术性,让主旋律电视剧有内容,有情节,也要敢于写现实冲突,敢于触及社会敏感问题”。
题材类型化 高标准制作
检察题材作品还有哪些潜力可以开发,创作方面能有哪些突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裁潘超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检察官题材的作品在欧美市场很受欢迎,但在我们国家还不是很兴旺。由于检察官的性质,涉及到刑侦的同时又涉及了法庭,综合了很多元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把此类题材类型化,比如制作成悬疑剧,甚至是偶像剧,再配合一定的宣传和市场运作手段,很有可能让整个题材类型都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制片人盛振华也表示,电视剧的根本在于塑造人物。虽然涉案剧具有天然的曲折情节,但并不代表这类题材自然就有高收视率。好作品根本还是在于严谨认真的创作剧本和高标准的制作态度。
另悉,由中国检察文联、中国检察出版社等多家单位联合摄制的电视剧《守望正义》即将在6月份杀青。这部电视剧以当代检察官核心价值观为剧作灵魂,运用全新的视角呈现了共和国老中青三代检察人的精英群像,突出表现了当代检察官们践行法律监督的职业使命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业人格与责任。《守望正义》演员阵容聚集了潘雨辰、丁勇岱、高明、秦丽、果静林等实力派演员,是一部值得期待的现实主义检察题材的主旋律作品。
部分嘉宾观点精编:
国家新闻广播电视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广电总局一直十分强调现实题材创作,大量作品都在尽力彰显时代的主流精神风貌。但是检察题材有口碑的优秀力作却很稀缺。检察题材影视作品要突出职业要素,符合影视传播受众的要求,强调主旋律审美,旨在为行业发展树立时代楷模,也为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央视电视剧管理中心项目部主任周亚平:央视面临非常重要的创新和改革,想要通过版权体系的调整建立中国电视剧市场的风向标和标准化制度。优秀电视剧一方面要重视情节和情感,讲好故事的同时情感表达能够从内部来照亮人心;另一方面要注重底色和底线,要争取让剧集丰富多彩,不要陷入主旋律电视剧传统的红色调,但也要控制在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的底线内。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家玲:在电视剧创作中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人物不是单层次,而是多层次的。创作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闲笔“,看起来好像是无用的,但是恰恰是这些闲笔反映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人物变得活灵活现,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另外,强化生活的实感和质感也非常重要。专业剧如果忽略生活细节,让观众感觉隔着一层,不如看家庭剧和日常生活剧那样亲切。剪辑中宁肯省略过程情节也要保留生动的细节。
来源: 新华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