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和華夏英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深圳制造”的電視劇《青春的激情》,是一部反映當代中國青年自海外返鄉創業的青春勵志劇。該劇以深圳人“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和深邃敏銳的洞察力,將鏡頭對准“東北大開發”浪潮中的中國邊貿地區,聚焦當代青年返鄉創業的時代課題,以滿懷夢想與熱情的青年人遠赴異鄉打拼成功,不忘祖國家鄉、返鄉創業為主線,深刻反映了當下青年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
主創者站在時代前沿與實現“中國夢”的高度,用藝術的方式,對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中所產生的各種矛盾、問題、沖突、轉機等等,給予了真實、深刻、細致、獨到的描繪。以劇中主人公陸海濤為代表的幾個年輕人,懷揣夢想、滿腔熱情地渴望走出鄉村,到俄羅斯創業。他們歷盡艱辛,用青春和汗水獲取了創業的第一桶金。難能可貴的是,這些致富的年輕人沒有忘記祖國和家鄉。他們毅然決定帶著財富,以市場化和現代化經營理念返鄉創業,發掘家鄉本土優勢,實現帶領鄉親們共建美好家園、讓家鄉人都能過上幸福生活的夢想。該劇的現實意義,還在於它體現了一種可貴的綠色環保觀念。全劇展現的東北農村建設,有陸海濤等人開辦的旅游業、葡萄園,也有卡佳、小櫻桃等人的花草種植,飼養奶牛,它們理性地繞開了那些在現代化進程中似乎難以避免的粗放型污染嚴重的經濟發展模式,採取的是尊重自然生態,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科學發展方式。
“中國夢”首先是中國的美麗生態農村夢。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佔總人口的絕大多數。農民問題是中國的首要問題,而建設富裕、美麗、生態的新農村,是解決農民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中國建設和諧社會、走向小康社會所繞不開的重要內容,更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經之路。而這正是《青春的激情》自始至終深刻表現的主題。此外,作品還反映了大學生村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新農村建設實踐中,給缺乏文化的農村注入新血液的故事。全劇圍繞陸海濤等人建設家鄉,如何克服各種困難,如何利用國際經營理念與現代企業管理辦法,結合本土優勢,發展旅游業等新產業,清晰地解答了當前新農村建設當中發展的方向和思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深入思考並妥善解決農民與土地的關系,必須將科學理念、先進思想、現代技術本土化,緊緊抓住地方資源優勢,實現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整體統一。
《青春的激情》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著力塑造了一群個性鮮明、各具特色的人物。與當下一些影視劇動輒打“明星牌”、“大腕牌”不同的是,這部戲大量啟用新人。劇中,陸海濤、米家旗、李東升等三個中國青年憑著滿腔的青春激情,去俄羅斯淘金。這三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輕人,帶著家鄉的物資和農產品來到俄羅斯,遇到他們從未想到的困難,跨國生意並不如想象的好做,大量滯銷的產品讓他們陷入困境。異國他鄉的生活充滿無助和苦楚,歷經磨難和挫折,他們用青春和汗水換來巨額財富,也邂逅了浪漫的愛情。陸海濤這個形象的塑造,可謂全劇的一個亮點。他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不畏艱難、勇於開拓創新,集中體現了當代青年的優秀品質:既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又對現代先進觀念加以汲取。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富有時代氣息,可望成為當代影視劇中的一個讓人難以忘記的典型形象。
該劇在戲劇性格局和故事情節設置上也有諸多獨到之處。劇中,既有對當代青年直面現實、勇於進取的時代精神的細致刻畫,也有對他們身處異國他鄉充滿酸甜苦辣的生存狀態和種種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的描繪,各色人物均置身矛盾沖突之中。復雜的人物關系,裂變的人物命運,一波三折的情愛故事,張弛有度的情節細節,使得劇情跌宕起伏、潮漲潮落。至於在回國前夕,陸海濤公司的巨款被人卷走,使陸海濤幾乎陷於絕境,而最終此案告破,有驚無險,更是抓人眼球。
該劇不僅展示了傳統與現代的文化沖突,兩代人之間的沖突。還生動地表現了夫妻之間、鄰裡之間、外來人與本地人之間,特別是外來大學生與當地村民觀念上的矛盾沖突。但不管是外部中外文化沖突,還是內部傳統與現代的沖突,都以愛維系,以愛關聯。正是這些愛,讓大家在眾多的矛盾沖突中和諧統一,在磨合之中不斷發展,融為一體。全劇通過幾個滿懷激情的青年出走與回歸,橫向聯系中俄兩國商業文化,在戲劇性的矛盾沖突中展示民族文化與異域文化從沖突、排斥到接納、融合的生動過程,既深刻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海納百川的包容性,也讓觀眾飽嘗了一桌帶有濃郁東北地方特色的人情世故、家長裡短、喜怒哀樂的故事盛宴。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