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网剧市场概览:行业的蜕变!》
2018-01-30 09:24:10

导读:2017年,整个网剧行业的题材类型变得更加丰富,每种题材下都有“爆款”诞生,一部网剧中也常常包含了多种题材元素。

网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从2008年首部网络自制剧播出至今,国内网剧市场已经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历程。而2017年,被公认为是网剧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里,网剧整体内容品质显著提升,类型化作品专业性加强,制作体系、播出模式等都愈发成熟起来。

 

2017年网剧市场整体情况概览

 

总量下降,品质上升,头部内容效应明显

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全网新上线网剧数量310余部,与2016年的349部相比有所减少,全网累计前台点击量1600亿左右,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600多亿。如此看来,这看似“网剧爆发”的一年,其“爆发”标志并不是数量上的增加,而是整体网播量的大幅上升,这意味着网剧比以往更加受到大众的关注了。

 

从豆瓣评分来看,2017年上线网剧中有11部评分超过8分的作品(含先网后台),其中包括《白夜追凶》(9.0分)、《无证之罪》(8.2分)、《河神》(8.3分)、《你好,旧时光》(8.5分)、《杀不死》(8.2分)、《少年有点酷》(8.1分)、《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8.1分)、《虎啸龙吟》(8.4分)、《花间提壶方大厨》(8.0分)、《一起同过窗2》(8.8分)、《我叫黄国盛》(8.4分)。

 

除此之外,引发网友大规模讨论、刷屏的网剧也频频出现,如《春风十里不如你》《双世宠妃》《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等,“爆款”网剧数量远远超过2016与2015两年。

 

2017年网剧网播量和口碑的大幅提高是整体制作水平上升的结果。不难发现,近一年播出的网剧在剧情内容、题材类型、画面质感、制作水准、价值观等方面都实现了显著的飞跃,有些作品在剧情内容上追求美剧般的强情节、快节奏,有些作品则呈现了电影般的画面和特效;网剧的题材类型也愈加丰富,且各题材都有“爆款”出现,悬疑探案类网剧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在有效的758亿网剧总播放量中,大概42%的数据都来自于头部内容贡献的播放量。如《海上牧云记》仅在播出57天后播放量便高达99.6亿,暑期刷屏的网剧《双世宠妃》截至目前的播放量为43.5亿,《春风十里不如你》总播放量59.1亿,《将军在上》总播放量72.7亿,2017年初开播的《热血长安》总播放量更是达到了106.3亿,头部效应明显。

 

 

2017年网剧内容发展趋势

 

网剧市场百花齐放,悬疑探案题材爆发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2017年网剧市场的内容题材趋势,那一定是百花齐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整个网剧行业的题材类型变得更加丰富,并且在每种题材下都有“爆款”诞生。其中表现最为突出也最让人惊喜的是悬疑探案题材,《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等该类型下的网剧作品都兼具了高口碑与高流量;另一类受到最多欢迎的题材就是“甜宠类”,当然这也是常年受到大众欢迎的一种题材,《狐狸的夏天》《双世宠妃》《亲爱的王子大人》《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你好,旧时光》等“爆款”剧都可以归到这一类题材中。

 

二是一部网剧中也常常包含了多种题材元素。如《河神》就同时包含了传奇、探案和悬疑的元素,《双世宠妃》包含穿越、古装宫廷、青春偶像等多种元素,《亲爱的王子大人》则是在青春爱情的基础上兼具了梦幻童话的元素,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在2017年,我们已经无法将一部网剧仅仅归到某一类题材当中了。

 

 

剧情式中插广告创意不断,已成为网剧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

2017年不仅仅是网剧崛起的一年,对于“创意中插”这种广告形式来说,也可以算作是其爆发元年,几乎每部网剧的每一集中都插入了几秒钟小剧场式的广告内容,大部分都是由剧中配角演员配合出演的,如《颤抖吧,阿部!》中的“颤抖吧,小剧场”、《河神》中的“中插即将上浮”、《无心法师2》中的“有心外传”、《白夜追凶》中的“白夜现场”等,有些可以拖拽跳过,但也有一些是无法跳过的。

 

不得不承认,以小剧场形式出现的创意中插广告远远比贴角标、商品植入等传统的广告模式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所以流量越高的网剧也就越是容易受到各大品牌的疯抢,其中以互联网金融平台广告商为主。

 

但这种广告植入模式也并不是没有弊端的,其对剧情内容的中断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一些剧情较为紧张精彩的网剧,突然出现的中插广告会严重影响到观众的观看体验,所以在接下来的网剧制作中,不管是制片方还是广告商都要重新思考一下如何适当地植入广告了。

 

 

2017年网剧制作结构分析

 

各平台加大自制剧资金投入,大场面、大制作频频出现,演员片酬占比15%-30%

比起前几年的“小打小闹”,2017年网剧制作成本不断突破天花板,根据传媒内参的调研反馈数据来看,排在前几位的网剧有《海上牧云记》投资4亿,《河神》《射雕英雄传》投资近2亿,《白夜追凶》投资8000万,《镇魂街》投资6000万。

 

其中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大部分网剧的演员片酬占总投资比例都在15%至30%之间,在制作上的投入要远远超过对演员的投入,如《白夜追凶》演员片酬占比约30%;《镇魂街》制作占比约65%,演员占比约30%;《切歌闹》研发、拍摄及后期制作以及演员的投资比例大概为2:5:3;《无法拥抱的你》制作占比75%,演员占比15%;《刺客列传之龙血玄黄》制作占比77%,演员占比15%;《拜见宫主大人》制作占比77%,演员占比15%;《可惜不是你》制作占比69%,演员占比30%;而《醉玲珑番外之玲珑醉梦》演员片酬占总投资的比例甚至不到十分之一。

 

在制作上高投资的网剧作品确实收到了相应的回报,同时质量也没有让观众失望。尤其是《河神》《镇魂街》这一类大场面及特效较多的网剧,观众看到的不再是漏洞百出的“5毛特效”,而是对标电影级制作水准的画面呈现,这一点是2017年各平台自制剧给观众最大的惊喜。

 

 

成熟团队加入网剧制作,行业新人不断涌现

网剧崛起的另一个显著标志是越来越多做传统影视剧的成熟公司及团队,甚至是电影大咖也开始加入网剧的制作阵营,如电影团队工夫影业操刀制作网剧《河神》,管虎执导网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南海归墟》《怒晴湘西》《巫峡棺山》,冯小刚首次试水执导网剧《剑王朝》,有电影教父之称的韩三平担任网剧《无证之罪》的监制,他们的加入为网剧整体制作水平的提升贡献了不少力量。

 

当然,网剧这个以年轻受众为主的行业更需要拥有新思维的年轻新人入场,各大视频平台也在不断挖掘和培养新人人才。

 

2017年以来爱奇艺提出“幼虎计划”“海豚计划”等一系列网剧人才孵化计划,同时与北京电影学院等专业院校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了《河神》《无证之罪》《你好,旧时光》等网剧作品;优酷则始终将人才镜头对准年轻网生代,注重高校、学界的人才力量,推出了针对创作型导演、网络视频原创者、校园原创IP的扶持计划。

 

平台的扶持与合作让行业新人不断涌现出来,很多网剧作品都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新人、新团队的无限潜力。如成立不到一年的余洲影视打造出了播放量43.6亿的《双世宠妃》,成立三年的小糖人影视连续两年打造“爆款”网剧《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网剧行业新人、新团队辈出的景象让人欣喜。

 

 

2017年网剧的多种播出模式

 

多种播出模式凸显网播优势,先网后台已成大趋势

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在移动端追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网播剧在观看时间上十分灵活,比起传统卫视,网络具有随时随地点播观看的特性,这一特性也在2017年的网剧播出中发挥了极大的优势。

 

目前的网剧播出模式大概分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规律的周播模式,也就是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更新固定的集数,会员可抢先看到后面几集的内容。如《双世宠妃》在每周一、周二晚8点更新两集,会员可抢先看一周的集数;《白夜追凶》在每周二至周五晚8点更新一集,会员可在每周三晚一次性看到后面5集的剧情,这也是大部分网剧都在采用的一种播出模式。

 

第二种是无规律的周播模式,比如《春风十里不如你》在播出前原定的更新时间是周一至周五更新一集,会员可在周五晚抢先看下周五集的剧情,但剧情过半后,会员每周的可看集数变成了六集,更新的具体时间也变得不固定;还有一些网剧是在第一次更新时一次性放出十几集,之后再按照规律的周播模式进行更新。这种播出模式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网播的灵活性,而且经常能给观众带来惊喜。

 

第三种是会员看全集的模式,可能是一次性针对会员更新全集,非会员依然按照周播模式追剧,也可能是播出一部分剧情后,改成只针对会员更新,非会员无法继续追剧。前者在2016年比较常见,《我的奇妙男友》就是其中之一;后者则更加吊人胃口,比如《白夜追凶》的后半部分剧情就只有会员才能看到。

 

不管采用哪种播出模式,平台会员都会享受到最多的权益,这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将会成为一种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商业模式。

 

 

网台联动也可以说是2017年比较火的一个词,以往电视剧在传统卫视播出后会在各个平台同时更新,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制片方会将电视剧版权只卖给一、两家视频平台,卫视播出后在网络上也形成独播的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剧市场的崛起,网剧反输电视台的现象也开始出现,就是大家所说的“先网后台”,如《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海上牧云记》《春风十里不如你》等,这些剧都是先在网络首播后才在卫视播出。并且有行业人士预测,“先网后台”的播出模式将会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网播的灵活性突破了传统卫视播出的天花板,让制片方看到了更多商机。

 

 

2017年网剧市场的兴奋点与痛点

 

新人辈出、老人翻红,网剧崛起为演员带来机会

就在一年前,当影视剧主演几乎被国内固定的几位流量小生小花“霸占”的时候,曾有人唱衰娱乐行业演员断层的现象。仅仅过去一年,我们就看到了更多新人演员的崛起,这些后起之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几乎都成名于网剧。

 

如《寒武纪》主演侯明昊、《双世宠妃》主演邢昭林、《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主演胡一天、《亲爱的公主病》《亲爱的王子大人》主演张予曦等,也有一些“老”演员通过在某一步网剧中的精彩表现而翻红,如《余罪》主演张一山、《白夜追凶》主演潘粤明等。

 

传统卫视播出的剧往往会考虑到收视风险而选择已经成名的演员或人气很高的明星担任主演,但一些网剧由于制作成本的问题,只能启用新人演员或是流量一般的演员来出演,其中一些表现突出的演员就会借此机会脱颖而出。可以说网剧的崛起给了更多演员展示的机会,这是以往传统卫视播出剧无法实现的。

 

 

悬疑探案题材成行业新宠,跟风制作依然是通病

从网剧市场呈现崛起之势开始,在电视上十分少见的悬疑探案题材很快就成为了观众的“新宠”,2016年有《余罪》《法医秦明》,2017年有《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这一题材强情节、快节奏的特点很适合网络观看,也正符合当下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容易出现爆款。尤其是2017年《白夜追凶》的成功,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一题材无限的潜力。

 

然而就像近年来玄幻、古装题材霸屏一样,一类题材火了之后,就会有接二连三跟风制作同一题材的制片方出现,有平台负责人表示,《白夜追凶》《无证之罪》这些剧播出之后,确实已经有很多制片方开始筹备这一类型的网剧作品,并且找到各视频平台寻求合作。但跟风制作必然导致某一题材的泛滥,能否再出爆款就要看接下来网剧创作者们的表现了。

 

 

2017年网剧受众分析

 

平台用户大幅增加,手机观看是主要途径

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网络视频用户渗透率达到了76.6%,约5.88亿人选择在网上观剧,腾讯、优酷、爱奇艺三大平台付费会员总数多达9300万,比起2016年有了显著提升。其中,大部分用户会选择通过手机端观剧,这与当下人们常常利用碎片时间看剧的习惯有关。

 

创意中插依然不被接受,广告植入影响受众观看体验

上文中提到“创意中插”现在已经成为网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大多数的观众对此都是难以接受的,尤其是一些无法跳过的广告内容。

 

很多会员用户都表示,付费购买会员就是为了跳过广告,如果剧情中插入连会员都无法跳过的广告内容,那么购买会员的意义何在?由此可见用户对这种小剧场式的中插广告是相当反感的。

 

【来源:传媒内参】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6098